飛揚穴屬足太陽膀胱經,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絡穴。具有祛風通絡,清熱甯神,舒筋消腫之功效。現多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腎炎,膀胱炎,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痔瘡,眩暈等。
本穴首見于《黃帝内經靈樞·經脈》。 飛即飛翔,揚通陽,為陰之對,外為陽,此穴在小腿外側,本經絡脈從此處飛離而絡入足少陰經,故名飛揚。
【定位】小腿後區,昆侖直上7寸,腓腸肌外下緣與跟腱移行處如下圖
【解剖】 飛揚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小腿三頭肌、胫骨後肌。有小隐靜脈,深層為胫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
【主治】
1、腰腿疼痛;
2、頭痛、目眩;
3、鼻塞、鼻衄;
4、痔疾。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在承山穴外下方,當昆侖上7寸處取穴。
快速取穴:先找到承山(俯卧,膝蓋後面凹陷中央的腘橫紋中點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處即是承山穴),其下1橫指再旁開1橫指處即是飛揚穴。
【操作方法】
直刺1~1.5寸,局部有酸麻重脹感向下放散,可灸。
【穴位配伍】
1飛揚配百會、後溪,有醒腦開竅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證。
2飛揚配太溪,為原絡配穴法,有清利頭目,滋陰養血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鼻衄。
3飛揚配大椎、風池、合谷,治頭痛、頭暈。
4飛揚配承山、足三裡,治痔瘡。
5飛揚配環跳、腎俞、三陰交、足三裡,治腰腿痛、下肢痿痹。
常揉按飛揚穴,可治頭痛、目眩、腰腿疼痛等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