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慢性腎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 40 歲以上人群慢性腎炎發病率為 10% 左右。慢性腎炎包括各種原發性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以水腫、蛋白尿、血尿、高血壓為主要臨床表現,可慢性進展,最終發展為終末期腎病。本病臨床表現複雜,病程綿長,病機複雜,複發率高。
西醫如何治療?
西醫主要是控制血壓,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控制病情。但長期應用激素,部分患者會發生激素依賴、撤減困難,從而出現庫欣綜合征面容、骨質疏松、代謝性疾病等不良反應;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可能出現機會性感染增加、肝功能損傷、誘發腫瘤等一系列不良反應。
而中醫在減少蛋白尿、改善臨床症狀、減輕西藥的不良反應方面均具有一定優勢。
健脾是慢性腎炎最基本的治療原則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觀察,慢性腎炎患者中常見臨床表現為身倦乏力,納食不馨,畏寒,大便稀或腹瀉等脾氣虛證;同時還伴有口腔潰瘍,咽喉不适或疼痛,耳鳴,皮膚疖腫,濕疹等濕熱證。、
脾居中焦主運化,有運輸水谷精微、升清降濁之功能。近代醫家大多認為濕熱及瘀血既是緻病因素又是病理産物,是慢性腎炎的重要表征。若脾虛不運,則水谷精微不歸正化,聚而為痰飲瘀血,補腎養陰之品大多滋膩礙胃,若脾胃虛弱,則虛不受補,不能化生精微而轉為濕濁,精微不攝而下陷,故固護中氣是治療腎病之本。
所以, 脾胃功能的盛衰是腎髒病變進退之樞機,補腎需用調脾胃藥物,脾胃調和,病邪易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