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給世人留下的印象總是潇灑飄逸的,不知道是因為李白名字的影響,還是因為其為人的潇灑。聯想起李白時大家想當然的認為,他是一個身着白衣的翩翩君子。除此之外,李白還是個行走江湖的劍客。李白十五歲時“好任俠,好劍術”,二十五歲時“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可見胸懷文采的李白,還身懷武功。正是這種超然脫俗之風,使得李白還有了詩仙的稱号。然而地上的李白遠不及天上的神仙快樂,相反還有着世俗的仕途夢。
草書《将進酒》
《将進酒》(讀音qing第一聲,将進酒)是李白留下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更是被奉為經典,而且還被收錄在我國的語文教材之中。然而讀了這麼多李白的詩,《将進酒》卻可能被我們讀錯了。在敦煌考古中出土的殘卷中,有着對于李白《将進酒》另一版本的詳細描述。《全敦煌詩》中記載,伯2567中一共記載了34首疑似李白之作的詩文。之所以說疑似,是因為在文獻上有8首作品沒有署名,但這些詩對比之後在《李太白全集》中卻有記載。(故而被視為李白之作。)
敦煌考古文獻,法藏敦煌文書2576
考古文獻中的将進酒原文
在這些作品當中最令人矚目的就莫過于一首名為《惜罇空》的詩文了,因為這正是李白的《将進酒》,隻不過兩者之間卻有着很大的區别。就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在《惜罇空》中記錄的卻是“天生吾徒有俊才”。又比如“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裡的高堂明鏡變成了床頭明鏡;“岑夫子,丹丘生,将進酒,君莫停。”中的将進酒,君莫停更是消失不見。其後的“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則是“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
差異對比和合理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床頭)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岑夫子,丹丘生,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
鐘鼓馔玉不足貴(鐘鼓馔玉豈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古來聖賢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谑。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惜罇空》原文和《将進酒》對比)
1. 對于這些差異其實在初次學習這篇詩文的時候,就有過疑惑,比如高堂明鏡。高堂在詩文中的意思是房屋正廳,或者是父母之意,這和後接的明鏡似有沖突。畢竟在古代什麼人家會在高堂之處樹立明鏡呢?所以這裡是不符合詩意的,床頭一詞更為貼切。
2. 《将進酒》中寫道“朝如青絲暮成雪”,這裡的青絲是存在疑點的。青絲指的是黑色的頭發,但絲和雪之間并不對仗工整,兩者之間更是沒有規律。但如果換成青雲就完美的解釋了,雲雪皆為自然變化,比喻的分别是青年和暮年。(青雲就是說黑色的雲。)
3. “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句,我們需要回顧當時的創作背景,雖然成詩時間存疑,但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梁、宋,與友人岑勳、元丹丘相會時所作。所以單說我有用是不合理的,但“天生吾徒有俊才”則把有人并入其列,符合了當時的創作背景。
4. “請君為我側耳聽”一句看似細水長流,卻和李白本人性格有很大的差異。李白任俠放蕩,嫣然一副大哥大之形象。如此一來“請君為我傾”更适合李白的性格,一種好不講理的豪放之情。
不過敦煌本的《惜罇空》要早于宋代,所以宋朝時所收錄的《将進酒》很可能也有參考過《惜罇空》。這需要結合時代的考慮和當時政局的變化,我們也難以去判斷出真假。究竟《将進酒》有沒有改動,亦或者是《惜罇空》是否為李白原作,都缺少了很多的證據去指正。所以我們隻能單純的通過詩意和李白的為人性格來進行大緻判斷,《而庵說唐詩》中說:“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幹古無雙。”,相信這也是這首詩千年來的魅力之處。
唐代詩人李白,号為詩仙
不論版本如何,李白之情操和當時懷才不遇之感還是躍然紙上的,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李白除去飄然之後的世俗和人情味。一個被号稱為仙的男人,也曾為功名利祿而發愁,也曾為懷才不遇而買醉。這并不隻是李白的一次牢騷,而是代表了古人男性追求政治理想和實現人生抱負的一種狀态。當然李白的另一面也是豁達的,那怕仕途不順依舊可詠出“千金散盡還複來”的豪言壯語。這種傲然之情,不得不令人敬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