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潮汕傳統文化和民俗

潮汕傳統文化和民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7 02:30:55

龍眼樹是潮汕人喜歡種植的一種果樹,在潮汕大地的山頭田野、村前屋旁,随處都可看到龍眼樹的美麗倩影。潮汕地區種植龍眼曆史悠久,宋《潮州三陽志》載:“若夫果實之生不能以數計。其可品者,若楊梅,若枇杷,以春熟;若荔枝,若蓮房,以夏熟;秋則龍眼;冬則黃甘。”可知早在宋朝之前,潮汕地區便有龍眼種植。龍眼肉質鮮白,甜美可口,具有滋補氣血,益心脾的作用。潮汕不少地方,産婦産後身體虛弱,便煮龍眼甜湯給産婦喝,以調補身體。制作臘八粥或是煮五果湯時,龍眼更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潮汕地區,龍眼除供日常生活食用之外,還有其獨特的用法。在潮汕民俗中,無論是在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喪禮、交際禮等人生禮俗中,還是在節日祭拜活動中,件件都離不開龍眼。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龍眼葉具有祛寒散熱消瘀的功效。在潮州楓溪一帶,嬰兒誕生後,家人要用石榴花、仙草、龍眼葉、榕樹葉等各一對為嬰兒洗澡,寄望嬰兒健康成長。而在普甯多數地方,産婦産後,家人要用艾葉、龍眼葉及老姜煮水為産婦擦身。清代以來,潮汕地區每年七月初七要為家中15歲的孩子舉行“出花園”儀式,這是粵東地區特有的成人禮俗。潮汕地區出花園習俗,各地略有不同。饒平、澄海一帶為孩子舉辦成人禮的時候,要用榕樹枝、龍眼枝、紅花、桃枝、狀元竹、仙草等各一對,泡水給孩子洗澡。榕樹枝、龍眼枝、仙草取其永葆青春之意,象征朝氣蓬勃。潮汕婚俗中,男女雙方經過提親、合婚、相親、定親等環節後,男方要向女方行聘。女方收到男方聘禮後,要回贈有一定象征意義的禮物,當中必有稻谷、綠豆、酵母餅、龍眼幹、薯粉丸五種物品,俗稱“五樣種子”,預祝“五子登科”。新娘出嫁前夕,女家要整設妝奁,鼓樂相伴送到夫婿家擺設。嫁妝中一定要有龍眼幹(桂圓),這有兩個深刻的寓意:一方面預祝富貴圓滿;另一方面寄望早生貴子。當新娘進屋時,伴娘要拿一碗龍眼幹肉做成的甜丸湯給新娘喝,寄寓未來生活甜蜜美滿。當新郎與新娘拜完天地後,雙雙進入洞房,一起坐在眠床上時,伴娘便會端來一個幹果盤,内放有核桃、紅棗、栗子、花生、龍眼等幹果及錢币,一邊将各種幹果、錢币撒放到新人身上和床帳上,一邊念些祝福的語言和歌謠,寄寓早生貴子之意。在潮汕一些地方,舉辦喪禮時也會用到龍眼。在惠來一帶,孝子孝婦在舉辦喪禮時要穿麻衣戴麻帽,兒子的麻衣還配有麻繩腰帶,上系有一個麻袋,俗稱“子孫袋”,内裝有五種物品:綠豆、稻谷、龍眼幹、薯粉丸、酵母餅。綠豆、稻谷表示五谷豐登;龍眼幹、薯粉丸喻功德圓滿;酵母餅表世家發達、财運亨通。潮汕人在探親訪友、贈答、賀喜等交際禮俗中,有時也要用到龍眼。揭陽民間,凡家中孩子未到15歲時,每年七月初七丈夫應陪妻子回娘家。這一天,要煮好豬腳、甜花生米、荷包蛋、豆粉絲,或是蓮子、苡米、白果仁之類,送去孝敬嶽父母。吃完午飯後回家時,嶽父母要以龍眼、菠蘿、糖果回禮,還要給外孫“利是錢”,祝願女兒一家生活甜蜜美滿。潮汕是著名僑鄉,當有華僑回鄉探親走進家門後,家人要端來一碗甜桂圓或甜糯米丸湯給“番客”(華僑)“食甜”,祝賀其順利回歸,甜蜜團圓。潮汕民間節日甚多,各個節日幾乎都要舉行祭拜活動。其中,正月初九天公生、七月初七公婆生、七月十五中元節、八月十五中秋節等節日都要用象征吉祥、圓滿的龍眼或龍眼幹祭拜。在豐富多彩、诙諧幽默的潮汕俗語、歌謠、民間故事中,有不少談及龍眼。龍眼樹開花後要把大部分花掐掉,這樣結出的果實才又大又甜,而荔枝不能這麼做,故有俗語說“荔枝惜花,龍眼惜子”。荔枝樹要種在向陽的地方,而龍眼樹要種在背陰的地方,所以有俗語說“向日荔枝,背日龍眼”。“龍眼花,蚊紛飛;龍眼實,蚊折翼”意思是說龍眼樹開花時蚊子最多,當龍眼樹結實時蚊子就很少了。“七月七,多年烏,龍眼必”(必,借用的同音字,義為裂。多年即桃金娘),言七月天熱,水果多,也喻成熟或變色。“六月掘番葛(地瓜),七月摘龍眼,八月剝麻皮。”表明七月是龍眼的成熟季節,可以采摘了。“龍眼龍眼龍眼枝,我愛龍眼做媒姨,我愛伊來做我畝(老婆),情願唔賺三日錢。龍眼龍眼龍眼皮,我愛龍眼做我媒,我愛伊來做我畝,情願唔食三日糜(粥)。”講述一位小夥子看上了一位姑娘,因不敢向其表白,隻能托龍眼做媒人向姑娘求婚,并信誓旦旦的情景。“銀湖院後虎耳草,金石宮前龍眼花” 說的是明代潮汕文狀元林大欽少時應對趣事。林大欽15歲中了秀才,翌年到離家鄉不遠的龍湖(銀湖)書院應聘當先生。書院主事見他年少,有意試他才學,便吟出“銀湖院後虎耳草”作為上聯,要其應對。林大欽一時答不上來,回家路上看到宮廟前一株高大的龍眼樹開滿清香四溢的龍眼花随風飄落一地的情景,靈感突發,迅速跑回去對出下聯:“金石宮前龍眼花。”相比之下,下聯中“金、宮、前、龍、花”,比上聯的“銀、院、後、虎、草”的字義要更高一籌。主事聽後大加贊賞,便留大欽在書院任教。潮汕很多地方過去多種植龍眼樹,因而便出現一些以龍眼命名的地名。澄海區隆都鎮,過去因盛産龍眼,取名為“隆眼城都”,後簡稱為隆都。今蓮華鎮“隆城村”,俗稱“龍眼城”,也因村邊多種植龍眼樹而得名。此外,汕頭市區的龍眼村、龍眼路、龍眼街等地名,也是因此區域過去多種龍眼樹而得名。龍眼在潮汕民間應用甚廣、作用甚大,是潮人進行民俗文化活動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深受潮汕人喜愛。在潮汕,無論是在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喪禮、交際禮等人生禮俗中,還是在節日祭拜活動中,件件都離不開龍眼。潮汕俗語、歌謠、民間故事中也有不少談及龍眼。

來 源: 《汕頭特區晚報》2013-11-01 作 者: 陳卓坤

潮汕傳統文化和民俗(潮汕民俗文化中的龍眼)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