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交彙點訊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約四分之一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有過抑郁症狀。對于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來說,與愛人、親人和朋友間一個看似很小的矛盾,往往可能演變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何正确地認識自己?如何在人際交往間自處?5月25日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之際,東南大學九龍湖、丁家橋校區同步舉辦“向陽攜行 共創未來”系列活動之“享七彩 迎校慶 樂青春 ”心理健康遊園會。活動通過聞心坊、種心坊、樂心坊、觀心坊、茶心坊等豐富多彩的遊戲讓同學們敞開心扉,緩解壓力,了解自我,認識自我。
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他人
剛剛過去的“5.20”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甜蜜的日子,但“5.20”前後的幾天裡,東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職老師張靜所負責的心理咨詢熱線,卻一直響個不停。電話那頭,負面情緒如潮水般湧來,張靜耐心聆聽,嘗試給予合适的心理疏導。适逢畢業、就業季,加上疫情緣故,心理咨詢總量增加不少,“今年4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接待心理咨詢558人次,咨詢後的訪談也達200餘人。”張靜告訴記者,一些學生之所以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内心沒有價值感,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正确認識自我。
今年剛剛被保研至國内知名高校的學生小肖告訴記者,得知保研成功後,生活反而沒了趣味。“之前為了保研,我每天起早貪黑,學習節奏很快。但保研之後,終于有時間可以休息了,但我突然整宿睡不着,每天胡思亂想,就好像從一個深淵進到了另一個深淵。”
“我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家人,盡管我知道他們是為我好,但是嚴标準高要求常常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因為父母的過于強勢,剛剛步入大一的小天不得不求助心理咨詢。“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如别人,都不能讓爸媽滿意。”
“總想着和别人比,最終陷入‘内卷’中難以自拔;總想取悅他人,最後往往迷失自我。大學生的種種心理健康問題,實際上也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問題。” 張靜表示,很多優秀的孩子,在獲得了很多人難以獲得的成就之後,開始陷入沮喪,哭訴想要“做回普通人”。“但實際上,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如何過不普通的日子?首先是要調整對自己的認知,學會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學會接納自己。”
學會解壓,從品茶中悟人生
“把煩惱寫在氣球上,紮破氣球的一瞬間感覺好解壓!”心理遊園會上,東南大學藝術學院的大三學生陳開心一連參加了好幾項解壓小遊戲,長卷塗鴉、史萊姆水晶泥、一筆畫線稿……不知不覺中,自己仿佛忘記了心中煩惱。
東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負責人、專職副教授鄧旭陽表示,其實生活中有煩惱和壓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有些人總說自己是“社交恐懼症”,與陌生人說話甚至會緊張到全身冒汗;有些人對自己學習要求高,總是壓力“山大”,一考不好就心理崩潰;還有人在和戀人交往時,總是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要死要活”。“對于這些學生,我們提供每周一至周日9小時的線下咨詢和線上24小時熱線咨詢服務。通過組織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動,引導學生們學會自我解壓,向陽而生。”
而在衆多的心理健康活動中,茶藝修習成了不少學生的熱衷之選。“學會辨茶,是教會學生接納和認同世界萬物精華;沸水沖泡茶葉,是教導學生在艱苦環境中學會忍耐……借由茶藝之道,我們希望學生們可以卸下壓力包袱,學會為自己的心放個假。”鄧旭陽說。
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思緒随着茶香升騰而起,漸入“沐風而潤,悅然善也”的忘我之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周夢婷曾多次參加茶藝修習課程,而在學習茶藝過程中所悟到的道理,也數次幫助她走出科研“瓶頸期”。“人生和泡茶其實很相似,比如我們泡茶的時候要注意水溫和水量,就像是我們人生在行進過程中也需要注意步伐和節奏。泡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人生也是一樣,不能急于求成,要找尋到自己的内心的安甯之所。”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謝詩涵/文 胡楠/圖
部分涉及個人隐私案例均采用化名
編輯: 蔣明睿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