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擔心新車折價率高或車技不成熟頻繁剮蹭,一些消費者選擇購買二手車,但在二手車交易過程中,存在車輛重要信息被隐瞞、二手車行未進行嚴格審查車輛狀況、出現問題售後難以保障等情況,因此引發的交易糾紛接連發生。購買二手車,消費者應注意什麼,究竟有哪些常見陷阱,交易過程中如何避免“踩坑”?連日來,記者進行深入調查。
近段時間,南國早報接到不少消費者購買二手車的投訴,剛買不久的二手車就出故障了,維權又遇到各種坑。
案例一
隐瞞車況 承諾的小磕碰竟是重大事故車
今年9月,南甯董先生在網絡平台看到一輛2019款寶馬3系的二手轎車标價不高,僅售24.5萬元,他到秀廂大道一家二手車城看車後,店員稱車左前側與電動自行車剮蹭過,隻更換過燈罩,屬于輕微事故。為了消除董先生的顧慮,二手車城還在購車合同後面專門備注“甲方(出售方)保證本車無泡水、大梁無碰撞”的字樣。
董先生當時簽署的二手車交易合同。南國早報記者 經小飛攝
然而,董先生買下寶馬車才開兩天,就發現車在行駛過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踩刹車時車身會出現前後晃動。為了更全面地了解該車車況,他請第三方機構檢對車進行了檢測,其檢測結果更讓董先生感到意外:左前縱梁、左前吸能盒等位置有變形情況,安全氣囊被拆卸更換......最終認定這輛寶馬轎車是一輛重大事故車。
經檢測,寶馬車大梁和安全氣囊均有被維修更換過的痕迹。 受訪者供圖
業内人士告知,這輛發生過事故的汽車在二手車市場上估價最多15萬元,與買車時24.5萬元的成交價格相差甚遠,董先生多次找二手稱稱協商要求全額退款未果。二手車城要麼說聯系不上原車主,要麼就說還跟車主在協商中,一直拖着不處理。
接到董先生的反映後,記者跟該二手車行的銷售員進行了聯系,對方稱,前車主将車寄售在該二手車城時并未說明這些情況,因此,他們并不知道該車曾發生過重大事故。經與車主溝通,車行給出兩種解決方案:一是讓董先生将車重新在店裡寄售,但何時能賣出、能賣多少錢,該店員表示不能保證;二是賠償董先生8000元。
由于董先生目前需要用車,且車輛成交價與估價相差10萬元,他認為自己不應承受如此大的損失,堅持要求全額退款。前後折騰一個多月,董先生隻從車行拿到1.5萬元的賠償款。在經曆此事後,董先生無奈地感歎,這二手車交易的“水太深”。
案例二
更改車輛裡程 承諾隻行駛1.3萬公裡 實際已行駛12萬多公裡
去年10月,南甯的宋先生在一家網站上看到待售的二手哈弗車,最讓宋先生心動的是,該二手車的行駛裡程不到2萬公裡,價格僅4萬多元。經過比較,網上同款車型行程6萬多公裡的價格也要4萬多元,少開了4萬多公裡的裡程。在宋先生看來,自然車況更好。宋先生與銷售人員約好到廣西華南城的一汽車服務公司看車後,很快就交了錢,随後為車輛辦理了過戶手續。
自認為低價撿了便宜買的這輛二手車,卻沒讓宋先生省心過,車輛氣囊燈亮、行駛中故障燈亮,後來也沒能修好,後來他将車送去4S店維修保養,更讓宋先生大跌眼鏡的是,該車真實裡程數竟是125000多公裡,且車的很多配件已嚴重磨損,需要重新更換,還得花1萬多元。再找車行協商時,對方卻一直找各種理由推脫。
案例三
承諾的售後成“一紙空文” 車主花1200多元将故障二手車拖來南甯讨說法
今年9月,橫州市的韋先生花7萬元在南甯市西鄉塘區桂之宏車業購買了一輛二手車。買車時,在跟車行簽訂的二手車買賣合同中就明确承諾“三個月内發動機無問題”。然而,韋先生将車買回去不到兩個月,發動機就無法啟動,他找人維修後,沒多久又出故障了。
韋先生說,他多次聯系二手車行原來的銷售人員,對方一直說跟領導彙報,後又承諾會派人去橫州看車,但一直沒等到車行派人去。萬般無奈之下,他花1200元将車拖到桂之宏車業,要求對方處理,對方又說要找第三方機構檢測。韋先生說,買車幾個月來,他根本沒法安心上班幹活,耽誤了工作不說,至今如何處理該車的問題,車行也一直在找理由推脫,之前購車合同上承諾的“三個月内發動機無問題”也成了一紙空文。
韋先生跟簽署的二手車買賣合同。 南國早報記者 經小飛攝
11月15日,記者聯系該車行,相關人員稱,該車是車行賣給韋先生的,當時是通過另一中介人員成交的,最後怎麼協商處理,也是由中介人員跟消費者協商處理此事。
韋先生說,二手車買回沒多久就出現這樣的問題,很明顯這輛二手車在銷售時就存在問題,車行提到的所謂中介人員他并不知情,他跟車行簽的購車合同,車行就應該要對該車的質量進行負責。在多次跟車行協商沒有結果後,韋先生說,他是一個外地人,在南甯這樣耗下去真的耗不起,而合同中關于“發動機3個月無問題”,究竟該如何處理,由于沒有約定清楚,他後續維權也非常被動。最後不得不選擇放棄。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