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友問,血糖多少算正常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先介紹一下正常血糖是多少:
成年人正常代謝狀态時:
● 空腹血糖<6.1 mmol/L,
● 餐後2小時血糖<7.8 mmol/L,
● 糖化血紅蛋白在4.0-6.0%之間。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以前介紹過糖尿病的診斷标準,同樣也是這三個指标:
● 空腹血糖≥7.0 mmol/L,
● 餐後2小時血糖≥11.1 mmol/L,
● 糖化血紅蛋白≥6.5%。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那麼,血糖處于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情況,怎麼理解呢?醫學上對這些情況做了定義:
● 空腹血糖≥6.1 mmol/L,<7.0 mmol/L,叫空腹血糖受損。
● 餐後2小時血糖≥7.8 mmol/L,<11.1 mmol/L,叫糖耐量減低。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這兩種情況統稱為糖調節受損,也稱糖尿病前期。
回到主題,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到多少算正常呢?這就要看具體情況了。
毫無疑問,血糖控制的好壞,與糖尿病的并發症密切相關。血糖越接近正常,并發症的發生率越低。從這方面考慮的話,血糖控制的越接近正常越好。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狀況的最主要指标。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研究結果顯示:
HbA1c每下降1%可使所有糖尿病相關終點風險和糖尿病相關死亡風險降低21%,心肌梗死風險降低14%,微血管并發症風險降低37%。
UKPDS後續随訪研究結果顯示:
強化降糖組在強化降糖治療結束後10年其心肌梗死風險仍較常規治療組降低15%,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3%,表明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帶來遠期的獲益。
因此,多個國家的指南推薦:
● 大多數成年T2DM患者HbA1c的控制目标為<7%,
● 空腹血糖控制目标為4.4-7.0 mmol/L,
● 非空腹血糖目标為<10.0 mmol/L。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但是,血糖控制的過于嚴格,低血糖的風險就會增加,尤其是使用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藥物,如胰島素、磺脲類、格列奈類促泌劑等藥物時。
有時候一次嚴重的低血糖,誘發急性心梗、腦梗等嚴重情況,可能會把多年血糖控制良好的益處斷送掉。
因此,我們在血糖管理時要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确定個體化的目标值。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 對于年齡較輕、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并發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無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可采取更嚴格的HbA1c控制目标(如<6.5%,甚至盡量接近正常)。
● 對于年齡較大、病程較長、有嚴重低血糖史、預期壽命較短、有顯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發症或嚴重合并症的患者,可采取相對寬松的HbA1c目标。
下圖是《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根據具體情況給出的建議。大家在确定控制目标時參考。
圖1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個體化糖化血紅蛋白(HbA1c)控制目标設定的主要影響因素
下表是《中國老年糖尿病診療指南(2021年版)》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給出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