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痙攣是指:肌肉在不受主觀意識控制的情況下長時間處于收縮狀态的一種現象。位于血管和髒器(例如:腸道)内壁的平滑肌、心肌、以及廣泛分布于身體各處的骨骼肌都可能會出現痙攣。引發肌肉痙攣的原因可能與缺氧、缺血、缺鈣、寒冷等原因有關,但最常見的原因卻是神經損傷,尤其是位于大腦的上運動元損傷。腦卒中、脊髓炎、腦炎、腦癱、高燒不退等原因所引發的肌肉痙攣(俗稱“抽風”)均屬于此類型。我們暫且将上運動元損傷引發的大範圍肌肉痙攣稱為“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型肌肉痙攣”(俗稱“硬癱”),下面就對這種類型的肌肉痙攣進行深入了解。
什麼是“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型肌肉痙攣”所謂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型肌肉痙攣,是由于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引發的大範圍、高強度、長時間的肌肉收縮。這種痙攣可能是持續性的或陣發性的;可能是上肢屈肌、下肢屈肌、全身伸肌或下肢伸肌的攣縮;可能是關節活動度全範圍的、關節活動初期的或關節活動後期的攣縮;可能對牽張速度敏感、也可能對牽張速度不敏感;可能伴随疼痛、也可能不伴随疼痛的......所有這些不同,都與中樞神經損傷的位置和程度相關。換句話說,不同位置和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可能會引發不同性質的肌肉痙攣。
上運動神經元損傷為什麼會引發肌肉痙攣先要分清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的概念。上運動神經元即位于中樞神經較高級部分的神經元(例如:大腦皮質層的錐體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則是指位于中樞神經較低級部分(例如腦神經運動核、脊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負責比較原始的、低級的運動功能(例如:膝跳反應),其主要工作方式就是促成不同形式的肌肉收縮;上運動神經元主要負責比較複雜的、由意識控制的(或在意識控制下形成的)運動功能,同時還會對下運動神經元觸發的肌肉收縮進行控制和協調,避免引發痙攣。當上運動神經元出現損傷和病變時,除了會使複雜運動功能癱瘓以外,還會使下運動神經元觸發的肌肉收縮動作失控(失去制約),其結果就是肌肉痙攣。之所以會出現不同範圍、不同強度、不同持續時間、不同肌肉長度等不同類型的肌肉痙攣,主要與受損上運動神經元的位置、功能及程度的不同有關。
原文鍊接:肌肉痙攣是怎麼回事? | JINLAIBA.COM勁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