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春耕穩住農業基本盤?來源:【農民日報】眼下的四川,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等糧食作物相繼收割從測産等情況來看,秋糧豐收已成定局以南充市嘉陵區為例,今年糧食播種面積達102萬畝,預計糧食總産量将達36.3萬噸,分别超出市級下達目标任務的1.2%、0.6%,且兩項指标均遠超去年數據,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抓春耕穩住農業基本盤?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農民日報】
眼下的四川,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等糧食作物相繼收割。從測産等情況來看,秋糧豐收已成定局。以南充市嘉陵區為例,今年糧食播種面積達102萬畝,預計糧食總産量将達36.3萬噸,分别超出市級下達目标任務的1.2%、0.6%,且兩項指标均遠超去年數據。
為确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産量穩中有增,嘉陵區采取一系列舉措:政府出台糧油産業扶持辦法,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支持國有農業龍頭企業積極介入,為整治撂荒地、防止耕地“非糧化”作出積極貢獻;同時,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進入糧食生産領域。
嘉陵區以高粱為突破口,依托旺盛的市場需求、成熟的本地及川内外深加工産業,逐年擴大種植面積,今年全區高粱種植面積達10.2萬畝。
種糧有補,讓農民底氣更足
金寶鎮天寶宮村,地勢較平坦,土壤也較肥沃,可前些年土地撂荒率很高。“總耕地面積2300餘畝,就有1300餘畝撂荒,總人口1900餘人,就有1700餘人在外務工。”村黨支部原書記李茂彥說,勞動力外流大、土地撂荒率高的根本原因是:種糧不劃算甚至虧本。
59歲的李茂彥算是壯勞動力,他卻沒外出,留守村裡發展産業10年了。“我一直養豬,年出欄900餘頭,以前飼料靠買,後來覺得,村裡這麼多撂荒地,不如自己種,飼料自給自足,可省一大筆錢,等于提高了産值和利潤。”自去年起,李茂彥開始流轉村裡撂荒地。
今年,李茂彥的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流轉了村裡1300餘畝撂荒地,種了800畝高粱、200畝大豆、300畝水稻。他說:“高粱收後,高粱稭稈用機器粉碎作豬飼料,大豆也全用作飼料,稻谷和高粱賣出;秋季旱地種小麥或冬菜,冬菜收獲後種早高粱,小麥收後種遲高粱。”
流轉這麼多地種糧食,李茂彥坦陳:“種了一輩子糧食,有了這個情結。”此外,政府曾組織他們去鄰近的巴中市考察,發現那裡的各方面條件都不如嘉陵區,“零碎的土地上都種了糧食,我們這麼大塊大塊的地,哪有不種糧食的道理呢?不種不好意思!”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嘉陵區這兩年加大了糧油産業的扶持政策,大大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僅糧食生産的純利潤,1300餘畝頂多四五十萬元,相比其他經濟作物差得太遠;但加上各類補貼,就會有上百萬元的純利潤了,加上養豬的利潤,夠了。”李茂彥說。
嘉陵區在去年出台了《防止耕地“非糧化”促進糧油産業發展扶持辦法》,今年7月又分别出台了《嘉陵區高粱産業發展十條扶持政策(試用)》和《嘉陵區糧油産業發展十條扶持政策(試用)》,前一個文件有效期5年,後兩個文件執行時間到2023年底。
根據文件,撂荒地複耕不低于50畝的,每畝可獲一次性補貼600元。凡種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甘薯、大豆不低于50畝的,可獲400元/畝/年;凡種高粱不低于200畝的,可獲500元/畝/年;實行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200畝以上的可再獲100元/畝/年。
政府牽頭,農業國企介入防止“非糧化”
要擴大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總産量,必須防止耕地“非糧化”。那麼,整治撂荒地、騰退低效經濟作物用地,用來複耕種糧食是必須采取的舉措。2020年,嘉陵區啟動了撂荒地整治“兩年攻堅、三年清零”行動。估計今年底将實現全區撂荒地全面清零。
2021年,嘉陵區共完成撂荒地整治8.5萬畝,今年上半年,再完成撂荒地整治4.84萬畝,全區耕地淨流入5000畝,為糧食擴産提供了廣闊土地。幾乎所有地方農業農村局下屬的農業公司都承擔了這項工作,嘉陵區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今年就實施了2500畝。
“在吉安鎮屈家堰村,我們整治出1100畝撂荒地,在龍蟠鎮石闆被村,我們騰退低效花椒産業園1400餘畝,全部用來種了高粱。”嘉陵區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發成說。8月中旬,這2500畝高粱成熟,紅彤彤的高粱經機器統一收割後,很快便銷售一空。
在石闆被村的高粱基地,主要種植的是“酒香糯8号”和“冀釀4号”,畝産量達到了300公斤。南充市農科院還在這裡建立了一塊試驗示範基地,試種38個品種,根據測産,部分品種畝産量竟達到了480公斤。通過優中選優,今後将大面積推廣适宜本土的高産高粱品種。
那麼,種高粱效益怎樣呢?根據嘉陵區一家大型酒企與衆多高粱種植基地簽訂的保底收購協議,保底價為每公斤4.8元。但高粱一開始成熟,宜賓、泸州甚至貴州等省内外收購商便上門搶貨,每公斤收購價高達5.6元以上。因此,當地這家酒企收購價也不會低。
“龍蟠鎮今年共種植了1.68萬餘畝高粱,剛剛在地裡脫粒出來,就有人以每公斤3元至3.2元收走,折算成烘幹去雜後的價格差不多每公斤5.6元。”龍蟠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陳小東說,在嘉陵區當地酒企尚未開始收購時,外地收購商就在龍蟠鎮收走了三四百噸。
高粱收割後,不少業主計劃種植小麥或榨菜。小麥畝産量在250公斤至300公斤,産值1000元左右,榨菜畝産值2000元左右,所以,通過高粱與小麥或榨菜輪作,每畝年綜合産值可達到2500元以上,純利潤至少在500元以上,加上财政補貼,可達1000元左右。
穩住糧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大顯身手
據陳小東介紹,龍蟠鎮那1.68萬餘畝高粱,農戶散種的僅一兩百畝,其餘全是50畝以上的适度規模化業主種植的,這些大大小小的新型經營主體大約有40餘家,真正挑起了大梁。而在金鳳鎮,程洪、雍子亞和包祥3個業主的糧食種植面積就超1.3萬畝。
“今年撂荒地喊清零,上面要求黨支部書記帶頭。”身為金鳳鎮金福社區黨支部書記的程洪流轉了社區500畝撂荒地,種了300畝高粱、200畝大豆。因自己有一個年産60噸白酒的酒坊,300畝高粱可産18萬斤,釀成酒足有9萬餘斤,解決了3/4的原料問題。
金鳳鎮是嘉陵區有名的白酒産業基地,大大小小的酒坊數十家,不少酒坊老闆而今都成了種糧新型經營主體。種糧尤其是種高粱又釀酒,延長産業鍊可大大提高産品附加值。“以我這300畝為例,僅賣高粱可賣四五十萬元,但釀成酒就可賣四五百萬元。”程洪說。
金盛社區的雍子亞成立了自己的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從2019年起流轉土地種糧食,從最初的600畝逐年增加到今年2600餘畝,其中包含1000餘畝撂荒地。“因為這裡屬于旱山區,所以我種了高粱1000畝、大豆1400畝,水稻僅有200餘畝,養殖暫時還沒上。”
包祥來自成都大邑,他所屬的公司在大邑縣有水稻基地8000餘畝。來嘉陵區後,先是在金寶鎮流轉3000畝,然後在金鳳鎮流轉了7000畝。金鳳鎮的7000畝中,高粱種了5500畝,水稻種了1500畝。他采用的模式是水稻、高粱與榨菜輪作,榨菜跟眉山簽有訂單。
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投身種糧領域,源于嘉陵區委、區政府的大力引導。如對符合條件的糧油産業新型經營主體,實行産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制度,貸款利息貼息50%;對種植規模1000畝以上,首次獲得綠色食品、有機産品、地理标志農産品認證的均有獎勵。
對于高粱種植,還額外增加了扶持政策。如每年安排200萬元依法采購高粱病蟲害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體系;每年在産糧大縣獎勵資金中安排20萬元以上支持農科院所和龍頭企業選育适宜嘉陵區種植的釀酒專用糯高粱品種;選育成功每個品種獎勵30萬元。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傳君
本文來自【農民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