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2.0今天正式發布,我說點遠期點的東西,這就是今天華為試圖向大家展示和解釋的兩個核心問題:鴻蒙系統到底是什麼玩意?以及EMUI和鴻蒙的關系是什麼?
鴻蒙系統到底是什麼玩意?是不是傳說中的“哄蒙”系統?先别急着下結論,我準備用一兩個小故事來科普這個事情。時間回到N年前,我參加了一個私人聚會,演講的主人是時任微軟大中華區主席的梁念堅。當時微軟向業界推出了一個新的概念:UWP,這玩意大家今天已經很熟悉了。但是現在的UWP和當年微軟想象的UWP并不一樣。一次開發,全平台部署是微軟給X86、ARM和其他物聯網平台開發的偉大理念。UWP的概念,時至今日看,方向是對的,可惜微軟智能家居、物聯網和車聯網領域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目前的UWP,也隻實現了一部分微軟當初的願景。但這個一次開發,跨硬件平台部署,對開發者無疑是革命性意義的舉措。
很可惜,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和物聯網的時代并不屬于微軟。那我們把目光轉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巨頭:谷歌,和它主導的Andriod生态。我舉幾個例子來講Andriod在智能家居,車聯網時代的窘境。之前我去調研了好幾個家電代工大廠,這都是具備開發冰洗基礎平台能力的工廠。我們熟知的許多互聯網品牌的冰洗産品,都是這些工廠出品的。這些産品有一些非常超前的應用理念,比如洗衣機除了可以智能估算洗衣的重量采取洗衣液智能配比之外,還可以根據洗衣液的多少建議用戶進行補充購買。
但這裡面有個緻命的問題,所有的冰洗代工廠的硬件和軟件服務都是割裂的孤島。以智能冰箱來說,目前國内能寫智能冰箱控制軟件的供應商大概有三四家,而他們隻管針對某個ARM内核的硬件平台編寫該項目的控制軟件和基于安卓6.0這樣的早期版本編寫應用層服務。在冰箱上實現一塊屏幕這不難,但是要想實現接入京東、淘寶、薄荷健康這幾乎不可能。因為這些應用層的公司沒有精力針對你一個孤立的ARM平台去編寫一個特别版的APP。所有的開發工作都壓在了冰洗廠商——代工廠——控制軟件及算法供應商身上。
如果你沒明白上面這段話到底啥意思,就看一下華為畫的這張圖。
最底層的核心設備,超級場景,實際指的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電視、筆記本、冰箱洗衣機、掃地機、淨水機、汽車、燈光、空調等等。而這所有的硬件産品的核心硬件架構都不一樣,電腦是X86,手機是最尖端的ARM技術,電視是中高端ARM技術,冰洗掃地機什麼的相對弱一點。在這些不同硬件架構的設備上部署應用和體驗,達到一緻性,這是幾乎不可能的。比如目前就沒法打通冰洗和手機上共用一個京東賬号。2020年了,微軟提出UWP願景這麼多年,這件事依然沒做到。
而這,就是鴻蒙系統的來源,也是鴻蒙系統的曆史性任務。鴻蒙本身是一個分布式的跨硬件平台的物聯網系統,它不是個手機操作系統,它和Andriod體系可以是并行關系,不存在排異。鴻蒙系統試圖解決的是如下幾個曆史遺留問題:
1. 一次開發,全平台部署的終極難題。這意味着以後京東,騰訊,阿裡,高德,愛奇藝他們隻需要一次開發,就可以把他們的應用部署在搭載鴻蒙的所有終端上。如果說當年IBM選擇了Microsoft和Intel,開啟了X86開發者的大時代,開發者們隻需要一次開發,就可以把軟件部署在所有的X86計算機上的話,那麼這次鴻蒙系統就相當于鍊接了開發者與繁雜彼此不相通的硬件平台,給這些開發者一次性到達所有終端的機會。
2. 如果鴻蒙系統發展順利的話,能有DOS和Windows那個運氣,我們可以看到鴻蒙可以解決當前Andriod生态無法解決的跨平台服務問題。最典型的案例——安卓智能手表。大家都知道Apple Watch的強大,但大家沒看到這是蘋果用一個完全封閉的生态實現了硬件和開發服務大一統的結果。而Andriod體系内,各自為戰,谷歌也基本不管這些事情。目前在一個基于Andriod内核的魔改eSIM智能手表上部署軟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就像微信,隻要騰訊不願意動,我們就沒法在手表上用微信。而騰訊不願意動手的原因很簡單,目前就那麼三四個魔改的手表,系統還不一樣,用戶量也不多,騰訊沒有動力幹這事。而鴻蒙系統的存在,解決了這個難題,騰訊也不需要理會那些手表使用的什麼硬件體系,隻要按照規範開發一個版本的微信,就可以通過鴻蒙全部部署出去。
3. 解決了目前單一品牌因為硬件平台不統一,操作系統不統一導緻的APP混亂的問題。舉個例子,我買了個戴森的台燈,戴森開發了一個叫Link的工具,這玩意隻能操控這個台燈,不能操控它的吸塵器。因為産品形态和用途的顯著不同,很多公司都沒有能力為旗下的産品開發一個獨立的應用入口和應用平台,這也就給了目前華為和小米幹AIOT的一個曆史性的機會。而鴻蒙系統會解決這個問題,支持與鴻蒙系統互通的手機(目前看是華為,以後也不一定隻有華為手機能互通鴻蒙),不需要裝這些品牌商的APP,就可以直接操作這些家電産品。
好,關于鴻蒙系統到底是什麼,大概就是這樣的了。我們把話題轉回到EMUI11。從遠期看,EMUI11已經不能叫UI的,我也建議華為盡快把這名字改了。EMUI11有兩個曆史性任務:第一是做打通鴻蒙物聯網分布式系統的先鋒隊;一個是為更換Andriod内核到鴻蒙,徹底在手機上實現鴻蒙做準備。
EMUI11加強了分布式計算的概念,把用戶任務當作一個目标,而把手機和電腦作為分布式終端,用EMUI11把這些終端鍊接起來。比如,我想編輯和處理手機的文件,點開之後不需要再像原來這種方式發個郵件到PC裡面下載、編輯完了再從郵件發回去再下載到手機裡。現在基于EMUI11,在手機上點開這個文件,這個文件就顯示在了PC上,PC編輯完之後保存就直接存到手機裡,對系統來說它沒有感知到這是兩個分離的手機和PC設備,它看到的是一個物理設備,這是EMUI11相對于過去孤立的手機操作系統最大的區别。
如果我們今天看華為基于EMUI手機和Matebook做的這些場景交互,略加一點想象力的話,就會發現在X86架構之外,是更廣闊的物聯網。那些硬件平台不統一的設備,在華為這裡都叫做分布式終端。而EMUI11和鴻蒙系統的任務,就是把這些終端鍊接到一起,去完成一個用戶賦予的統一的任務,而不像過去還需要在無數的APP和存儲空間中切換。以後你在可以在外地直接用EMUI11打印一份來自你電腦上的的文件,而不需要現在點擊一堆雲打印組件來實現。這就是華為所說的分布式計算的含義。
總結一下,EMUI11已經不是一個手機操作系統了,而是鍊接一個跨平台部署的物聯網系統的鑰匙。目前再用UI來命名已經不合适。而EMUI11應該也是基于Andriod内核的末期産品,估計再有一兩個版本号,我們有希望能看到基于鴻蒙内核的EMUI的誕生。
當然,挑戰也是很大的,華為目前面臨全球禁運,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華為失去了所有的硬件,還剩下什麼?現在看,也許有答案。華為沒了手機,沒了筆記本,沒了智能音箱,還可以有鴻蒙鍊接的千千萬萬的智能設備廠商,如同一句振聾發聩的革命真理: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華為的地,可能在芯片,但更廣闊的地,在萬物互聯。我們也許真的有可能看到華為失去目前的所有,但我們也可能看到華為走向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