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市,隸屬于廣東省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部,北回歸線将全境南北一分為二。總面積1258平方公裡,總人口45萬。2014年四會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97位2017年,四會市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一、曆史沿革
1、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四會縣,治今址,屬南海郡。2、隋開皇十年(590年)四會縣屬廣州。北宋熙甯六年(1073年)屬端州,重和元年(1118年)屬肇慶府。
3、1914年屬粵海道。1920年屬廣東省。
4、1949年屬西江專區。1952年與廣甯縣合置廣四縣,屬粵中行政區。1954年恢複原兩縣建制,并将廣甯縣江谷、江林、黃田、石狗四鄉劃歸四會縣。
5、1956年屬高要專區。1959年四會、廣甯兩縣再度合置廣四縣,屬江門專區。1961年析置四會縣,屬肇慶專區。1970年改屬肇慶地區,1988年改屬肇慶市。1993年撤縣設市,由肇慶市代管。
二、地名來曆
因縣東有古津水、浈江、建水、龍江,取“四水俱臻”之意名四會。《太平寰宇記》:“四會者,東有東津水、浈江,西有建水,北有龍江,四水俱臻,因以為名。”
三、旅遊景點
1、銀帶瀑布。位于四會北部,是廣東省落差最大的瀑布。
2、貞山。位于四會市城區的西南面3公裡處,山高649米。唐朝年間,貞山原名廣正山,因有“文氏貞女在此升仙”之說而改名貞山。
3、六祖惠能寺。位于四會市貞山風景旅遊區内,原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曆史。于清嘉慶十四年重修時,六祖惠能寺的建築面積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牆杉木瓦結構。整體為中軸線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門、前殿、後殿及左右輔以的廂房、廊庑及小巷構成一體。寺廟四面環山,山勢峻俏,景色宜人。與六祖惠能寺相鄰的山間,還有“六祖惠能池”、“佛堂頂”、“仙人路”、“爛布衣”等與六祖惠能當年行迹有關的地名和山名。
4、柑鄉觀光大橋。被譽為“中國柑桔之鄉”的四會市,在城區橫跨東西兩岸建設了“柑鄉觀光大橋”。這座大橋全長420米,橋寬15.5米。其中行車道8米、觀光道6米、行人道1.5米。在下遊的觀光道上建成古色古香的觀光亭5座,每座觀光亭為3層。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