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沒頭腦”和“不高興”之父;他翻譯了《夏洛的網》、《安徒生童話》等世界兒童文學經典,總字數逾千萬字;
他集翻譯家、作家、詩人、編輯家、出版家于一身,是“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的先驅者”;
他将兒童文學翻譯和創作視為畢生事業,辛勤耕耘八十載,作品影響了幾代中國兒童的成長!
他是任溶溶,
或許你沒聽過他的名字,
但你一定讀過他的作品!
今天,
這位中國兒童文學泰鬥
在上海迎來百歲生日。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1923年5月19日出生在上海。
祖籍浙江金華的任溶溶,1942年畢業于大夏大學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職于新華書店華東總分店,1952年任職于少年兒童出版社,1973年任職于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任職于上海譯文出版社。1942年他開始從事文學翻譯工作,1945年開始從事兒童文學翻譯工作;曾先後獲得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特殊貢獻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傑出貢獻獎、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翻譯獎等,并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任溶溶從事兒童文學創作70年,20世紀50年代發表了廣受讀者歡迎的《沒頭腦和不高興》《一個天才的雜技演員》等作品。他晚年多寫散文,有着“掌故散文”的平和韻味。
1942年,任溶溶發表第一部翻譯作品——烏克蘭作家台斯尼亞克的《穿過狄士郡的軍隊》,時至今日,整整80年。
1946年1月1日,任溶溶以易藍為筆名在《新文學》雜志創刊号上發表了第一篇兒童文學翻譯作品——土耳其作家薩德裡·埃特姆的小說《黏土做的炸肉片》。
文學翻譯生涯的80年中,任溶溶翻譯過伊索、科洛迪、安徒生、普希金、馬爾夏克、馬雅可夫斯基、蓋達爾、巴裡、格雷厄姆、羅大裡、特拉弗斯、達爾、林格倫、凱斯特納、洛夫廷、米爾恩、懷特等作家的作品,構成了中國兒童文學譯介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脈絡。《木偶奇遇記》《假話國曆險記》《長襪子皮皮》《夏洛的網》《彼得·潘》《杜利特醫生故事全集》等經典作品,經他譯介後為中國小讀者所熟知。
“百歲任老猶如一部浩瀚大書”——2021年4月,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任溶溶譯文集》(全二十卷),這是任溶溶先生譯著迄今最大規模的一次彙集和出版。全套文集共收錄任溶溶先生翻譯的全球近四十位知名作家的八十餘部作品,總字數近千萬字,編輯出版共耗時三年多,填補了國内該領域之空白。該項目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并于2021年榮獲上海市第十六屆圖書獎評選一等獎。
今年5月,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将出版《任溶溶文集》,該文集由任老親自修訂,共計8卷約240萬字,包括童話小說故事1卷、散文4卷、詩歌3卷。
任溶溶曾說:“我翻譯許多國家的兒童文學作品,隻希望我國小朋友能讀到世界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隻希望我國小朋友能和世界小朋友一道得到快樂,享受好的藝術作品。”
在任溶溶看來,兒童文學翻譯有一個特點,就是讀者對象十分明确,是孩子,而且不是籠籠統統的孩子。給幼兒譯外國兒歌,自然要譯成兒歌樣子,朗朗上口,給大孩子譯書又不能有娃娃腔,孩子大了,不愛别人把他們看作娃娃。原作者的書是寫給不同年齡的孩子看的,自然要讓他們的小讀者看得懂,看得有興趣,譯者也就應該做到這一點,讓小讀者看得懂,看得有興趣。
任溶溶說,給兒童看的書不比給大人看的書,不能靠加注解來解決問題,所以隻能把外文的文字遊戲設法按原意變成中文的文字遊戲,使小讀者從譯文中得到外國孩子從原作中得到的同樣的樂趣。雖然從文字上說,這似乎不太符合翻譯“信”的原則,但通過這個辦法,讓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一樣喜歡讀這本書,應該是原作者的希望,這反而是大大的“信”——不影響孩子快活地讀這本書是首要的。
任溶溶曾說,“有人說,人生是繞了一個大圈,到了老年又變得和孩子一樣。我可不贊成‘返老還童’這種說法,因為我跟小朋友從來沒有離開過。”
在任溶溶用文字打造的斑斓世界中,孩子們自由翺翔,我們共享着這樣的快樂童年。
祝任老生日快樂!
你的記憶中,
他的哪部作品印象最深刻?
上觀新聞(作者:施晨露)
來源: 新聞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