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20:11:13

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的蔡新相府,從曆史中走來,毫無違和感地融入當下的景緻;白牆紅瓦燕尾脊,靜靜訴說着古往今來的風雲變幻。當快節奏的生活,推着我們往前走時,走進這裡,時光卻好像按了暫停鍵,你可以慢下腳步,在古色古香中靜靜感受蔡新曾經在這裡生活了十多年的印記,甚至在一塊塊匾額中,倒帶回去,回望蔡新榮耀、清廉的傳奇一生。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1

“兩帝師”故居——梁山山脈(蔡文原 攝)

剛正不阿 鐵面無私用好權

清代福建在朝為官官階最高、任職主官最多、任職時間最長、享壽最高的官員,非蔡新莫屬。他擔任過嘉慶皇帝老師,工、刑、兵、禮、吏五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四庫全書總裁等,并且各種職位都能夠遊刃有餘、穩拿高分。

乾隆十一年,他督學河南,當地名門子弟托人說情,蔡新果斷拒絕。而這時,兩位已被錄取的富家子弟卻遭仇家誣告,稱其依靠金錢賄賂而被錄取。考官前來征詢蔡新的意見,正直的蔡新表示,自己隻知以文取士,并不考慮其他,最終這兩位富家子弟都被錄取了。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2

蔡新故居鳥瞰(蔡文原 攝)

科舉考試中,一些官員還習慣通過“遞紙條”交代主考官照顧一些水平不高的人。當時朝廷權貴知道蔡新當主考官之後,也給蔡新遞了不少“紙條”。面對皇帝跟前的朝廷權貴,蔡新秉公辦事,錄取了三百名學子,沒有一個是因為他人遞紙條而通過的。乾隆皇帝知道之後,為公正廉潔的蔡新手動點贊。

剛正不阿的秉性在對待自己兒子時同樣一以貫之,蔡新對兒子一直嚴格要求。乾隆四十九年,蔡新任會試主考官。其子身為舉人,本可入闱,但蔡新卻為了避嫌,說服兒子回避,不參加本次考試。對待老鄉也是如此,一名本地秀才希望蔡新能夠幫其通過考試謀得一官半職,蔡新經過一番考察,認為秀才的才學還不足以達到那個高度,便告訴秀才,自己不能因為這層老鄉的關系就濫用職權,私開後門,這樣有違自己的官德以及為人處世的原則。

文武雙全 臨危受命平戰亂

才華橫溢的蔡新雖是文人,但在軍事上也顯露出霸氣才能,妥妥的是個文武雙全的英才。關鍵時刻,蔡新兩度臨危受命,出任兵部尚書,時間長達八年多。

乾隆三十四年初,南緬兵入侵雲貴邊陲,朝廷派兵平亂卻接連失利,在這危難之際,蔡新出任兵部尚書,前往邊境平亂。乾隆三十九年秋,四川大小金川武裝叛亂猖獗,朝廷先後派出去平亂的将軍多達50名,戰事長達三四年之久,卻一直無法平定。此時,蔡新再度出任兵部尚書,主持金川戰事。已是69歲高齡的他,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調動各路将帥,戰撫并用,以德感化,很快平定叛亂。為此,乾隆皇帝親筆禦書“武庫耆英”匾額賜給蔡新。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3

蔡新故居(蔡文原 攝)

忠國孝親 博施濟衆留美名

蔡新在家訓中說,骨肉不親誰是親,不敬父母敬何人;父母在日不孝順,死後何須哭鬼神。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他不僅這樣說,更以實際行動教化後人。

由于蔡新長年在北京,其母留戀故土沒有随行,乾隆廿二年,蔡新以母老,乞請歸養。歸家後,接奉聖谕,命為内廷總師傅。蔡新上疏辭謝,請求留家奉母。乾隆皇帝為他孝心感動,親筆谕示:“非命汝即來供職,待日後耳”。直至廿九年十二月母親亡故,又在家守孝三年後,蔡新才回京複命。職業高峰期蔡新主動辭官在家侍奉母親十年之久,回家盡孝侍母期間還被封新官銜,這在曆朝曆代十分罕見!

乾隆五十年,79歲的蔡新祈請歸休。乾隆皇帝答應并令他原官緻仕,加封太子太師,沿途地方官護送回漳浦。雖官居極品,但蔡新卻謙虛謹慎,平易待人,對地方的小官吏都謙恭有禮。不解之人認為這會降低身份,蔡新卻認為“身居宰相,家屬縣令”。即使位至宰相,也要尊重地方官吏。在家鄉,蔡新也極力化解村民之間的矛盾,彼時,漳浦鄉民很少有滋事作亂的事件發生。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4

蔡新故居(蔡文原 攝)

在家鄉,深知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蔡新,除了設置義學,使貧苦的族親子弟也有機會入學外,還資助族中參加鄉會試者。乾隆五十九年,漳州發生大水災,他捐資,置義倉,積糧備荒,又建義冢收埋窮人故親。蔡新還請工人修葺先賢蔡襄和黃道周的祠堂,鄉民因蔡新這些善舉而感恩戴德。

而漳浦民間也一直流傳着蔡新的諸多故事。傳聞,家裡過節用的填鴨被偷後,蔡新了解到,這個偷盜之人家境貧窮,偷鴨是想給生病的母親吃,便原諒了小偷。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5

蔡新故居内(蔡文原 攝)

又傳,一向廉潔的蔡新在家鄉漳浦乘坐的是破舊轎子,又一次途經溪南村時,村裡小孩常向其嬉戲擲石頭。族人氣憤難當,蔡新卻并不計較,也擔心因懲罰而引起兩村結怨,專門教育鄉民:“有萬世溪南,無百年宰相”。有一次知縣林溪川和蔡新同行,執意将自己的新轎讓給蔡新。不知情的孩童仍以擲石頭為樂,氣急敗壞的縣令打算追究孩童及其家長的責任,卻被蔡新阻止了,不僅如此,蔡新還為該村辦了私塾,讓孩子們有機會接受教育,懂得禮節。

廉潔奉公 廟堂四野仰高風

為官一生,何以為傲?莫過于深受民衆高度認可。從漳浦縣大南坂下布村一介貧苦布衣到走上朝堂,蔡新十分了解百姓疾苦,即使身居高位,依然生活簡樸,據傳其妻子身為一品夫人還需要織魚網以補貼家用。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6

蔡新相府内嘉慶皇帝禦書賜匾“綠野恒春”

嘉慶元年,蔡新已經90歲高齡。大壽之時,滿朝文武大咖紛紛發來賀電。皇帝禦書“綠野恒春”匾賜送,贊譽不貪不占、樂享晚年的蔡新如同綠色原野上的一棵常青樹。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7

蔡新九十壽辰紀曉岚所寫賀帖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8

蔡新九十壽辰劉墉所寫賀帖

門生紀曉岚、劉墉等作詩撰文,盛贊這位老師。朝廷共219名官員為蔡新寫下祝壽詩408首,彙編成《延禧堂壽言》。這堪比明星般的人氣,足以可見蔡新在朝為官所受到的認可。

蔡新入直上書房,輔導皇子、皇孫讀書達40年之久,學問淵博、誠懇認真的他,教導皇子、皇孫們精通經史文算等,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稱贊,對文化傳播也有很大貢獻。身為《四庫全書》總裁之一,蔡新前後曆經了10年,做出了突出貢獻,并為之題跋。清朝共設有六部,而蔡新曆任工、刑、兵、禮、吏五部尚書,這種經曆極少人能達到。上至皇帝、官員,下至百姓,都粉上了這位廉潔奉公、心系百姓的高官。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9

蔡氏家廟(蔡新紀念館)内牌匾“四庫全書總裁”

德厚流光 留傳後世稱典範

而蔡新榮光的一生,他的叔叔蔡世遠對其影響至深。蔡新自小在蔡世遠辦的學堂裡讀書,并一直秉承着蔡世遠為官要堅持“慎獨”二字的訓導,始終堅持秉公辦事,廉潔自律。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10

兩帝師文化公園蔡世遠、蔡新雕像(蔡文原 攝)

而蔡世遠同樣是才高八鬥的廉潔官員。康熙四十八年,蔡世遠考中進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從此走上朝堂。雖在朝中位列九卿,但他生性廉潔,淡泊為懷,一生清貧。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11

蔡新畫像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12

蔡世遠畫像

當他因父親去世服喪期滿回京時,按新規定已屬超期,部胥要挾他,若不給好處,就除去其官爵。一身正氣的蔡世遠認為此為賄賂之舉,堅決不送禮,就連遞個申訴狀都不願意,憤然拂袖而去,堅決不為五鬥米折腰。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13

蔡新故居

雍正元年,蔡世遠奉特诏進京,授翰林院編修,入直上書房,侍諸皇子讀書。乾隆十分敬重蔡世遠。雍正十年,尚是皇四子的乾隆前去探望病重的老師蔡世遠,看到蔡世遠清苦的生活,作詩感歎:“一線陽回節近春,先生獨卧病兼貧。”雍正十一年,蔡世遠因病逝世,年僅52歲。

身為堂堂朝廷高官,去世後除了幾套舊衣外,幾乎一無所有,以至家人無力發喪。為此,雍正皇帝震驚哀悼,特賜白銀500兩。衆皇子、同僚大臣也助銀發喪,并令驿站車馬送靈柩回漳浦安葬。後來,乾隆皇帝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谥号文勤,并寫《體懷舊》詩,诏令入祀賢良祠。乾隆六十年,加贈太傅,并賜祭一壇,派福建巡撫親往緻祭。去世六十餘年後還能獲此殊榮,可見蔡世遠的清正廉明。

蔡世遠、蔡新分别是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的老師,成就了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一門兩帝師、叔侄皆名臣的傳奇佳話。人品、才學、政績俱佳的叔侄二人亦是廉政兩帝師,堪稱清朝為官的典範,成為曆史的明鏡。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14

蔡世遠、蔡新雕像(蔡文原 攝)

·本文采訪鳴謝:漳浦縣紀委監委、大南坂鎮黨委政府

專家之言

王日根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

副院長、

曆史學教授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15

《左傳》中第一篇引用了一句俗語說:“孝子不匮,永錫爾類”,蔡氏叔侄是清朝康乾時期的清官良臣,他們将為官看作是實現“治國平天下”遠大抱負的舞台,十分注重良好品行的養成,耿直正派、清廉自守,勤敏從政,兢兢業業,自覺抵制官場存在的歪風邪氣,自覺維護地方官員公正廉明的形象,自覺為地方社會排憂解難,自覺為貧苦百姓改善生活、學習條件,自覺踐行廉潔從政、造福大衆的崇高理念,這不僅在當時社會堪稱典範,而且對今天基層社會治理、良好官風民風養成都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林躍奇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長篇曆史小說

《兩帝師》作者、

漳浦縣兩帝師

研究會理事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16

蔡新的孝有大小之分,小孝對父母,大孝則是對國家。其在朝為官有五十年左右,能夠屹立于清朝官場的風浪之中,首先來自于他的博學,使得他有能力擔任五部尚書,且無論擔任哪一官職都能把事情做好。其次,他心中無私,不為自己謀利,一心為國家謀福,為百姓謀福。所以蔡新的為官曆程當中可以看出“慎獨”二字始終萦繞他心頭,他心中裝的是國家,是百姓。他為人講誠信,又是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最終也做到了忠孝兩全。蔡世遠也是在清代具有影響的帝師。他是學者、教育家,又是理學家。

人物筆記

蔡新

(1707~1799)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17

字次明,号葛山,今漳浦縣大南坂鎮人。乾隆元年登進士,曾任内閣學士、禮部、工部、刑部侍郎,上書房總師傅以及工部、刑部、兵部、禮部、吏部五部尚書,兼管國子監事務,後升文華殿大學士,加授太子太師。嘉慶四年卒于家,享年93歲,賜祭葬,谥文恭,追封太傅,入祀賢良祠。一生經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個朝代。

人物筆記

蔡世遠

(1682~1733)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18

字聞之,号梁村,今漳浦縣大南坂鎮人。因世居梁山,學者稱梁山先生。康熙四十八年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曾任福州鳌峰書院山長,後奉特诏入京,授翰林編修,入直上書房,侍諸皇子讀書,累遷侍講、右庶子、侍講學士、少詹事、内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禮部左侍郎、經筵講官,位列九卿。雍正十一年卒于任上,終年52歲。

人文地理

地理位置

蔡新、蔡世遠的故鄉——漳浦縣大南坂鎮,位于漳浦縣城西南面,距縣城中心4公裡,2010年9月由原來的大南坂農場改制而成,轄1個農場(14個作業區、2個管理區)和1個行政村,土地面積60平方公裡,總人口1.36萬人。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生态鄉鎮、省級綠色鄉鎮和第十三、十四屆省級文明鄉鎮。

一門七進士兄弟兩狀元(一門兩帝師孝廉百世名)19

漳浦縣大南坂鎮下樓村永清堡

風景

大南坂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梁山北麓位于轄區南部,其中金崗山(870米)是漳浦縣境内第一高峰,山峰秀美、巍峨雄壯;始建于宋代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泉岩,峰巒叠翠、飛瀑流泉。曆代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許多彌足珍貴的摩崖石刻,其中“覺岸”系乾隆禦筆拓刻,“清泉洞”系蔡新手書,狂草《心經》石刻字體古怪,氣勢磅礴,猶如一道神符天書,堪稱閩南一絕,為全國少有。位于清泉岩後山的“紅軍洞”是紅三團的革命聖地;清泉岩山腳下還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蔡新故居和永清堡,目前已成為漳浦縣廉政教育基地。

來源:福建紀檢監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