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國學小呆。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國學經典《三字經》中“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别善惡”的相關講解。
那麼整句“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别善惡”的具體含義是:
後來由于周朝的衰落,詩經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這本書中隐含着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辯。
這句《三字經》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情:
《春秋》一書,内容有褒有貶,寓意各有不同,對忠、奸、善、惡作出了明确的分辨。
我們讀春秋,除了能夠了解當時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累積前人的經驗,成為自己做人處事的借鑒。
與這句《三字經》講述的内容相關,有一個小故事,叫做孔子修《春秋》。
這個故事是這個樣子的:
春秋時代,詩的精神已經喪失了,在這個時代中周朝王室已漸漸失去了約束諸侯的力量。
孔子看到了這種混亂的情形,心裡很擔憂,于是便作了《春秋》這部書。
《春秋》是本對現實的政治做客觀的褒貶,以及對各個諸侯國做善惡行為分辨的書籍。
當時大夫若能得到《春秋》的褒揚,比得到天子的嘉獎還要榮耀;若是受到《春秋》的貶斥,那比受到天子的殺戮還要羞恥。
知識講完了,其中的道理你都明白了嘛?
好了,我們今天的學習就到這裡了,如果喜歡小呆的講解,請點關注,有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