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貝媽媽【原創】
01、語文考試,越來越難。導讀:作為一名小學生家長,從孩子平時的作業和考試試卷上,我有一個明顯的感覺,閱讀理解和作文的比重越來越大。
“部編本”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在2017年曾談到: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閱讀速度很重要。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将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換言之,孩子再不閱讀,高考連卷子都做不完!

我家孩子三年級,語文老師自二年級起,就要求孩子們背誦《中小學古詩詞80 75》。小孩子的記憶力确實好,雖不能說完全理解,“照貓畫虎”算是記下來了。每學期末都有制作閱讀記錄卡的作業。
可見,小學老師對于未來的語文改革,已經開始準備了,畢竟趨勢如此。
02、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不是必須讀名著?名著是什麼?
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
名著就是指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題和經典的人物形象,能夠經過時間考驗經久不衰,被廣泛認識以及流傳的文字作品。能給人們以警示和深遠影響的著作,以及對世人生存環境的感悟。
在中國,說到名著,肯定躲不過《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浒傳》、《紅樓夢》這4個大部頭書。

個人認為,名著對人的影響主要有兩點:
1.陶冶情操,提升氣質。
2.指導生活,讓我們更有生活的智慧。
對于小學生而言,大多數名著的閱讀量過于龐大,加上缺乏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很難理解名著的要義。适得其反,可能打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隻為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沒必要讀四大名著。
對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已經開始學習文言文,雖然平時語文學習中,也有對于名著片段内容的解析。
睿貝媽媽認為——學有餘力者,應該讀四大名著。有什麼作用呢?
獲得文學知識居其次,重要的是宏大的叙事場景下,芸芸衆生,人生百态,對青少年世界觀、價值觀的啟發。
03、如何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首先是閱讀。
書讀得越多,知識面越寬,理解力的池子就越深,反應速度也會越快。

1、培養閱讀習慣。
小學入學年齡是6歲,正是兒童的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黃金期。上小學後,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閱讀各種書籍。
2、選擇好書。
明确選書的原則,比如教材内出現過的節選文章來源,班主任、名人推薦,知名出版社的分類等。
3、做好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溫故而知新。培養孩子做筆記的好習慣。
人的改變,有時候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好詞好句,至理名言要多記。
4、答題有技巧。
閱讀理解題,讀材料時,要想從文章中準确地提取信息,隻讀一次是不夠的,至少要讀兩次。第一次,快速粗略地通讀全文,大緻理解材料的主題内容,理解結構層次、理清文章脈絡。第二次認真仔細地精讀,并針對上次閱讀标注的地方重點進行閱讀,對上下文建立起聯系,明确文章主旨,歸納總結文章含義,提取出答題的所需信息。
04、讀書的目的:提高認知,學以緻用。書籍應有助于達到以下四個目的中的一個:獲取智慧,變得虔誠,得到歡樂,或便于運用。 —— 德納姆

要取得好的成績,需要讀書以增加閱讀量。
但是,讀名著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答題。
比如:《三國演義》,烽煙四起,群雄逐鹿。我們可以列個讀書表格,把每個人物的姓名,出生地,成長環境,經曆,他的朋友,他的敵人,他的事件,他的結局,都列舉出來,或者用關鍵詞來标注。
通過精讀,感悟到人性的複雜和脆弱。可以問問自己,哪些人可以做朋友,哪些人要遠離。
雖然說“讀書不能有功利心”,但現實情況中,我們通常把改變命運的期待寄托在讀書中。事實上,讀書不能帶來直接的财富提升,但它可以提高理解和認知,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
一個人的世界,永遠大不過自己的認知。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以外的錢。

知識改變命運,實則是知識改變了你對整個世界的認知,對每一件事的态度。
認知到了驕傲自滿的缺陷,學會了自謙低調;
認知到了道德倫理的尺度,學會了原則禮法;
認知到了自由的局限,學會了對自由的把握;
認知到了苦難挫折的必然,學會了堅韌坦然的面對;
認知了仁義禮智信,學會誠實敬重。
好好讀書,好好生活。#愛是個動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