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似乎越來越熱,也熱得越來越早,許多地方的氣溫紛紛突破曆史極值。伴随着高溫而來的,是各個地方旱災的消息:華北嚴重幹旱,山東迎58年來最旱,雲南“逆天”幹旱,歐洲熱翻、西班牙和法國持續高溫幹旱,澳大利亞出現空前幹旱,中美洲幹旱,肯尼亞幹旱,印度幹旱,正值雨季的泰國卻遭遇近十年來最嚴重旱災......許多人不禁要問,這世界究竟是怎麼了?
幹涸龜裂的河床
幹旱是一種靜悄悄發生的自然災害,當一個地區降水不足,地下水又不能及時補充,土壤蒸發量大,造成土壤水分持續不足,就被稱為幹旱。
幹旱經常伴随高溫發生,因為高溫會帶來更大的蒸發量,使土壤更快失水。但高溫并不是幹旱發生的唯一條件,如果一個地方冬天持續不下雨降雪,也會造成嚴重旱災。北方地區經常發生的冬旱會影響工業生産和居民生活用水供應,也會對土壤墒情造成不利影響。
國家氣候中心幹旱檢測圖,紅色部分代表旱情發展情況
幹旱是怎麼發生的?世界氣象組織将幹旱分為六種類型:氣象幹旱、氣候幹旱、大氣幹旱、水文幹旱、農業幹旱和用水管理幹旱,我們通常将其簡化為氣象幹旱、水文幹旱和農業幹旱。所有這些幹旱類型都集中于一個焦點:地面水供應不足。
我們知道地球上存在水循環:海洋和地面蒸發的水氣會彙集到空氣中形成水蒸氣,一部分水蒸氣形成雲;風和大氣環流将雲帶到各個地方;當條件合适時,雲中的水滴會聚集在一起形成雨落下來;90%左右的雨會落回到海洋裡,剩下的落到地面上。然後是下一輪的蒸發和降水,循環不息。
水循環簡圖
溫度越高,水氣蒸發量就越大,降水量也随之增大,為什麼會發生幹旱?這需要從地球的水氣輸送通道找原因。我們知道地球表面的水氣蒸發與總降雨量是基本平衡的,有的地方雨下得少了,就意味着另外一些地方雨會更多;某些地區的幹旱很可能伴随着另外一些地區發生洪澇災害,又或者,海洋裡降下了更多的水。
我們看一看下面這張近二十年來地球降水變化的動圖就可以知道,地球的降雨帶是在時刻發生變化着。
20年來地球雨帶變化情況,藍色部分為降雨地區
你也許注意到了,同樣是海洋上方,太平洋和大西洋東部赤道兩側經常是沒有降雨,北非、中東、中亞和澳大利亞也缺乏雨水,這是大氣環流副熱帶高壓造成的結果。
大氣環流圖
在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高空幹冷氣流下沉,造成地面缺少水氣供應,很難形成降雨條件,是這一區域高溫幹旱的主要原因。同樣地,地球的兩極由于受極地高壓的影響,也極少發生降水或降雪,那裡也極其幹燥,隻不過南北兩極沒什麼人住,地上全是冰雪,科學家們喜歡。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你可能會說,既然水氣由大氣環流輸送,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域沒有降雨,其它地方應該不缺水呀!為什麼幹旱會發生在其它許多地方,甚至包括了赤道附近的馬來西亞和泰國?
泰國大旱,一名僧侶從幹涸的湖底走過
這是個好問題。
我們總說“氣候反常”,其實對于地球來說,“反常”是一種常态。在地球45億多年的曆史中,從來沒有一種狀态是維持不變的,它始終在一個大的運行規律中發生着“小的”變化,比如我們經常提到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
氣象學家們認為,世界各地頻繁發生的反常高溫和持續幹旱,大多是由厄爾尼諾現象與南方濤動合并(ENSO)造成的,世界氣象組織和我們的國家氣候中心已經确認了今年是一個“厄爾尼諾年”。什麼是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El Niño),“聖嬰”或“老天爺的孩子”的意思,它是由南美洲西班牙語國家的漁民們首創的自然現象代稱。因為“聖誕節”前後的幾個月,太平洋東南部沿海的鳳尾魚群常常大面積死亡,使漁民們遭受天災,他們覺得這是老天爺的熊孩子在搗蛋,把魚都給搞死了。
鳳尾魚群
實際上,“上帝”并沒有什麼熊孩子,魚群的死亡與海面溫度異常升高有關。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每隔幾年,太平洋中部到東南部區域的海水溫度都會比往年升高4~5℃,這是喜好冷水的鳳尾魚所不能忍受的,魚類的大面積死亡同時造成以它們為食的海鳥餓死、秘魯的漁民們失去了生活來源。
厄爾尼諾現象不僅使秘魯海岸的魚類稀缺,而且對整個地球産生了影響。依賴農業和漁業的國家,特别是與太平洋接壤的國家,受影響最大。
當厄爾尼諾發生時,東部太平洋海面升高的溫度會加熱大氣,使這裡的空氣擡升,從而使大氣環流發生振蕩,進而影響世界其它地方的天氣。
厄爾尼諾使廣義沃克環流(12月至2月)發生異常
從上面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太平洋東部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會在太平洋西部以及東亞地區形成高壓區,使這裡的降雨減少,造成幹旱。而在正常年分,也就是在ENSO平衡的情況下,東亞地區由低壓控制,許多地方雨量是充沛的。
正常年份,ENSO平衡,東亞多雨水,西亞和東太平洋幹旱
而當拉尼娜發生時,情況與ENSO平衡狀态接近,隻是由于東西太平洋海水溫度反向變化,造成比ENSO平衡時更大的降水和反常的台風多發。
拉尼娜影響下的沃克環流
幹旱的其它原因把所有旱災的責任全都推給“上帝的孩子”似乎有失公允,其它很多因素也可以造成某些地方的持續幹旱。
有些地區因為地形地貌的原因,暖濕氣流很難進入、即使進入了也難以形成降雨雲團,也是造成幹旱的原因。
比如說塔克拉瑪幹沙漠,它的南邊有青藏高原和昆侖山脈、西邊有帕米爾高原、北部是高聳的天山、東邊有祁連山阻擋,再加上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它的地形地貌決定了潮濕的空氣難以進入,是其降雨稀少、持續幹旱的主要原因。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美國西部山谷。而在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由于安第斯山脈的阻擋,近在咫尺的太平洋暖流不能到達,造成超過18萬平方公裡的地區幾百年不下雨,成為“世界旱極”。
阿塔卡馬沙漠,世界旱極
幹旱是自然現象,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但一些地區的旱災卻往往伴随着人類因素。
我們如何應對旱災?許多人高估了人類的能力,常常将自然界發生的幹旱歸咎于人們對自然的開發與生産,或者幻想在不久的将來可以改變氣候、使天災不再發生,這都是不對的。
愚公不能移山。愚公的故事僅僅發生于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它體現出人類勇于與自然搏鬥的一種不服輸的頑強精神。就像“愚公移山”故事裡講的一樣,天行、王屋二山最終是愚公以他的精神“感動了天帝”,“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最後還是讓神仙把山給搬走了。
《愚公移山》
同樣地,人類在可預知的未來都沒有能力改變大氣環流,讓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不再發生,使人類居住的所有地方都四季風調雨順,不再發生旱澇災害。
應對旱災,我們首先需要合理規劃生産,學會敬畏自然,順勢而為。如果我們不顧自然規律,強行伐木開荒、過度放牧,造成大面積水土流失,土壤無法保持水份,當幹旱來臨時,我們自然要遭受懲罰。
其次,我們要學會科學合理地利用水資源,不使社會的發展超出自然界的承載能力。我們需要在大力興修水利、引水蓄水的同時,盡快推廣科學種植、節水灌溉。這樣當幹旱來臨時就不會因災害而發生大面積農業減産,确保糧食供應和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當下就可以做到也應該做到的事情。
“南水北調”是引南方水緩解華北旱情的經典工程
總結幹旱是一種自然現象,它不是人類生産活動造成,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幹旱主要是因大氣環流異常造成。太平洋東部海水異常升溫造成局部氣溫升高,影響大氣環流振蕩,由此引發的厄爾尼諾現象和南方濤動是東亞地區幹旱天氣頻發的重要原因。
其它地形因素以及小氣候的影響也會造成一些地區持續旱情。
人類目前無法消除幹旱,但可以通過科學生産和興修水利未雨綢缪,也可以在合适的條件下通過人工降雨來減輕旱災的影響。隻要我們科學地認識幹旱、用科學的方法來應對幹旱,它就不是不能克服的災害。
推廣節水灌溉,不搞大水漫灌,才是應對幹旱的科學之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