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周朝分封制不是越來越多嗎

周朝分封制不是越來越多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16:24:19
分封制的這個好處,讓周朝能存在800年,其它王朝卻隻有300年

我國曆史确實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自周朝以後,後世的大一統皇朝基本上都逃不出300年大限的循環怪圈,也就是說,這些古代的封建王朝在300年裡必然滅亡。

但是周朝很神奇,竟然靠着一個分封制維持了長達800年的統治,那為什麼反而是在皇帝權力更集中的大一統皇朝,這些帝王的統治反而不能長久維持呢?

其實這裡面的原因并不難察覺。

周朝分封制不是越來越多嗎(分封制的這個好處)1

因分封制和郡縣制不同的制度特點導緻的結果

①分封制的特點

《禮記·王制》中有這樣一句形容周天子地位,叫做“天子将出,類乎上帝”。這個比喻很形象,周天子雖然是上天在人間的兒子,但他在人間的地位也如同上帝一般,所以他是人間最尊寵的存在。

但周天子是憑借他“類乎上帝”的地位和威嚴維持周朝800年的統治嗎?肯定不是這樣,畢竟在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都被欺負成什麼樣了。孔子用“禮崩樂壞”來形容周天子統治下社會秩序的崩潰,用“禮樂征伐自諸侯出”來形容周天子的式微。

周朝之所以能夠存在800年,是由于分封制的權力構架決定的。

怎麼理解這句話?

周朝分封制不是越來越多嗎(分封制的這個好處)2

分封制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在于它是一個分散獨立的權力系統,雖然說周朝有宗法制度來維持周天子和各個諸侯的關系,但實際上宗法制度的效果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強悍。

劉邦分封自己的後代為王,不照樣發生了“七國之亂”,司馬炎同樣分封宗族為王,還是發生了“八王之亂”。

可見血緣并不是維護周朝統治的關鍵因素,其根本原因在于周朝的分封制下賦予了各個諸侯國高度獨立自治的權力。周天子代表的“大宗”是地位和禮制上的宗主國,其它諸侯都是“小宗”,都是周天子的藩屬國。

雙方之間實際上是一種藩屬關系,這種藩屬關系表現為各個諸侯完全獨立于周王室以外,除了履行向周王室的進貢義務,以及響應周天子的号召,為周天子提供軍隊之外,這些藩屬國就不需要再對周王室履行其它義務了。

而周天子也沒有權力插手諸侯國内部的事務,也沒有權力任免諸侯國内部的官員。

正是由于這種高度獨立的權力構架,最大限度保證了周天子的統治,但實際上所謂的“統治”本身就難以成立。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分封制下,諸侯和天子是完全兩個獨立,互不交接的閉環權力系統,

周朝分封制不是越來越多嗎(分封制的這個好處)3

從這個閉環系統中我們可以看到,周天子并沒有權力插手諸侯國的内部政務,那麼這就最大限度保證了周天子和諸侯國之間的政治平衡。

而維系這種平衡的就是“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

“宗法制度”大家都知道是保證周天子萬世一系的統治,這個統治權力無論如何都不會落到其它小宗(諸侯)的手中,隻會在大宗的宗族内部就行交接;

而禮樂制度是什麼呢?《禮記·曲禮》中說:

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禮記·王制》中說: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周朝分封制不是越來越多嗎(分封制的這個好處)4

這些就是“禮”和“制”的表現,公侯伯子男五個爵位的人都必須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你不能逾越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到了周朝晚期,各個諸侯僭越禮制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這就是孔子說禮崩樂壞的依據。

譬如他在《論語·八佾》中就舉有例子說: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因為按照禮制,隻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的規格,也就是六十四人的舞隊。不管怎麼說,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隻是為了配合分封制,是為了加強周天子的統治。但其根本能夠保證周朝存在800年的原因在于分封制下權力高度獨立的原因。

②郡縣制的特點

但是到了秦始皇建立郡縣制以後的大一統皇朝就不一樣了,諸侯們獨立的權力構架已經不複存在,連分封制也被廢除了。上文談到的獨立的閉環權力系統已經不複存在,甚至連權力的構架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它的變化形式如下圖所展示:

周朝分封制不是越來越多嗎(分封制的這個好處)5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分封制下所謂的“權力閉環系統”已經不複存在,郡縣制下的權力構架變成了一種金字塔式的三級分權制度。

皇帝不僅是名義,也是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全國政令通過皇帝發出,接着層層傳遞到底層官僚那裡。最高權力不再像分封制那樣是分散的、獨立的,而是高度集中的,那就是集權于中央和皇帝身上。

這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集權模式,也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分權模式。它和分封制不同的地方在于,分封制把權力分配出去的時候,還賦予了諸侯高度獨立的自治權,正是這種自治權平衡了王室和諸侯之間可能出現的權力矛盾。

所以分封制下不會出現奪權的行為,諸侯不會向周天子奪權。但郡縣制下就不同了,權力都集中在了皇帝的手中,皇帝向下分配權力的時候,還限制了官僚們對權力的使用範圍,造成“權力來源于皇帝,也受制于皇帝"的現狀。

官僚們不再像諸侯們那樣可以高度獨立的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換言之那權力并不是他的,而是皇帝賦予的,皇帝随時可以把它收回。但是分封制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權力一旦被給了諸侯,周天子自己也沒有權力再插手幹預。

周朝分封制不是越來越多嗎(分封制的這個好處)6

所以郡縣制就會帶來一個什麼情況呢?

那就是官僚和皇帝之間相互奪權,皇帝恨不得自己生殺予奪盡在我手,誰也沒有權力可以阻止他做任何事情。但是官僚們也不甘心皇帝大權獨攬,所以就不斷向皇帝奪權,一般表現為相權和皇權之間的争奪。

所以大家會發現,大一統王朝會經常進行官制改革,這些改革的本質上都是對權力的重新分配,皇帝盡量想要多一些,讓官僚們盡量少一些,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給他們權力,不然就辦不成事了。

不管是宋太祖趙匡胤進行的“差遣制”,還是明朝的“内閣制度”乃至清朝“軍機處”,這些都是為了加強君主集權,剝奪官僚手中的權力。

因此大一統皇朝為什麼統治時間不能超過300年,其原因歸根結底就在于權力的分配出現了矛盾,皇帝要集權,但官僚們要求分權,這就是雙方之間的權力矛盾。

但是分封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諸侯們擁有高度獨立的權力閉環系統,不存在周天子要集權的行為,所以諸侯們也樂于維持現狀。

周朝分封制不是越來越多嗎(分封制的這個好處)7

但郡縣制下不同了,權力構架出現了變化,官僚們也希望自己擁有更大的權力,以便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在每一個新興的大一統皇朝初期我們就會看到皇帝是把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而這時候的大一統皇朝也會維持穩定的局勢,但是随着到了後期皇帝手中的權力慢慢流失到了官僚手中,乃至地方官員手中,就會造成所謂的專權和割據的現象。譬如最典型的“宦官幹政”,就是因為權力流失到了宦官手中。

又譬如地方割據,如唐朝的各大節度使割據而治,這就是權力流失到了地方官員手中,中央的權力已經無法壓制地方的權力,自然也就不難怪地方勢力擁兵自重,不聽中央調動了。

譬如在分封制下諸侯國内部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如公卿士大夫奪權,著名的像“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這些都是諸侯國内部的權力矛盾導緻的。

但諸侯國和宗主國之間卻不會存在這種矛盾,因為兩者的權力是互不幹涉的。

但是如果皇帝想要剝奪諸侯國的權力,那麼兩者就出現了權力矛盾。像“七國之亂”和“靖難之變”都是因為“削藩”導緻的結果。

試想,如果周天子也來一出削藩的話,那麼周朝斷然不可能存在800年了。

當然了,每個大一統皇朝滅亡是很多種因素集合在一起導緻的結果,出現問題的并不僅僅是權力。但如果要和周朝做比較的話,

那麼其原因無疑是因為郡縣制下大一統皇朝的權力分配更加分散,但又高度集中的構架矛盾導緻的結果。

而周朝的分封制由于沒有這種權力矛盾,所以能夠存在800年之久。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諸侯們對周天子沒有權力訴求,那麼自然就能保證政治穩定和平衡了。

而分封制瓦解的原因也不是因為其權力出現了問題,而是周天子已經沒有了可以繼續分配的利益,周天子掌握的土地總共就這麼那麼大,分一點就少一點。

分到最後結果連周天子自己都沒有地方居住了,也就不難怪那些坐擁千裡的諸侯想把它取而代之了。但隻要設想,如果周天子擁有更加廣袤的資源可以分配,那麼周朝的存在時間還會更加長久。

此外我們還不能忽略“百家争鳴”以後,各種權謀縱橫思想的出世,對于後世大一統王朝的政治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思想的啟蒙讓人們對于權力産生了新的認識。

換言之,當一個獵人漸漸懂得各種捕獵的技巧和知識,那麼他又怎麼會面對山上的獵物保持無動于衷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