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032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在語文學習中,除了現代漢語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學習,盡管這部分在考試過程中分值占的并不多,但是它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文言文學習之所以難,是因為古人和現代人的文化氛圍以及語言習慣不同。那麼如何學好文言文呢?如意王将為同學們總結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同學們在日常學習時可以運用起來哦!今天,我們将總結并解析一下文言文中常見的虛詞,進而幫助同學們在閱讀和學習文言文時更快速有效的理解文章内容,快快收藏和學習吧!
語文學習 | 文言文學習 - 常用虛詞解析:而、于
課前預告:文言文常用虛詞:而、于,同學們記得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可以運用起來哦!
虛詞:而
上周我們學習了虛詞“之”和“何”,它們的用法很多,與它們不同的,虛詞“而”大多隻在文章中用作連詞,隻是可以用來表示不同的邏輯關系:
1)修飾關系:此時“而”可以不譯,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轉折關系:可以被翻譯為“但是、可是”,例如《馬說》中的“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3)并列關系:可以被翻譯為“又、并、和”,例如《捕蛇者說》中的“永州之野産異蛇,黑質而白章。”;
4)承接關系:可以被翻譯為“接着”,例如《陳涉世家》中的“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5)遞進關系:可以被翻譯為“而且”,也可以不譯,例如《醉翁亭記》中的“飲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6)因果關系:可以被翻譯為“因此、所以”,例如《黃生借書說》中的“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虛詞:于
虛詞“于”的用法相對于其他的虛詞會顯得有些雜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表示原因:可以被翻譯為“因為”,例如《<孟子>》二章》中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表示對象:可以被翻譯為“向、給、對”等等,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以及《出師表》中的“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
3)表示地點或者時間:可以被翻譯為“在、從”等,例如《曹刿論戰》中的“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4)表示被動:當“于”用于被動句中時,可以被翻譯為“被”,例如“受制于人”;
5)表示比較:可以被翻譯為“比”,多用于形容詞之後,例如《魚我所欲也》中的“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文言文常見虛詞“而”和“于”,希望同學們可以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先運用起來,下一期我們将繼續學習文言文常見的虛詞哦。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請關注我們哦!
本文由如意王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