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
人民日報
中新網
廣東新聞
南方日報
南方
香港商報
深圳特區報
廣州日報
……
近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汕頭市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登上多個央媒省媒,各大媒體以汕頭非遺項目的動人風采和非遺保護工作的豐碩成果為視角,讓更多人認識了汕頭的好山好水好手藝。
央視新聞
人民日報
中國新聞網
廣東新聞
南方日報
深圳特區報
廣州日報
騰訊
中國僑網
ZAKER
新浪
網易
澎湃新聞
等媒體……
近期,中央、省、網絡等多家主流媒體的記者們用“長槍短炮”聚集汕頭精彩紛呈的非遺項目展示展演,在紙媒、電視等傳統媒體平台和視頻号、公衆号、APP等新媒體平台推出多篇報道,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濃墨重彩地宣傳展示汕頭非遺項目的動人風采和非遺保護工作的豐碩成果。
汕頭的“傳統手藝”
逆風翻盤變新晉網紅!
翻看這些報道,點贊、深受觸動、精神家園、地方标識、曆史記憶……一個個高頻詞記錄了汕頭非遺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通過這些詞,汕頭非遺的文化标簽清晰可見,而用鏡頭與筆墨定格記錄的這一則則分量十足的報道,也為汕頭非遺文化傳承和傳播之路注入更加澎湃的力量。流傳民間的非遺,穿梭千百年時光,在古老的騎樓街區裡鮮活地舞動,真正讓“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
汕頭非遺資源豐富
近年來
汕頭大力推進非遺保護工作
截至目前
汕頭市市級以上非遺項目為 160個
其中國家級項目 14個
省級項目 51個
接下來
小編帶你一起看看
這些精彩絕倫的非遺文化
英歌(潮陽英歌)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潮陽英歌舞是漢族民間廣場情緒舞蹈,是傩文化的沿革、變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與秧歌而逐漸演化成英歌舞。舞蹈獨特的表現形式融戲劇、舞蹈、武術于一爐,盡顯陽剛之美、穩健之美、粗曠之美。潮陽英歌舞在海内外潮人中,特别是海外華僑中有強烈的影響力和民族認同感。1996年潮陽被命名為“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英歌舞)”。
潮 劇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潮劇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地方戲曲劇種,是廣東三大地方劇種之一,形成于明代,已有四百餘年曆史。現有古裝戲、現代戲劇目四千多個,唱腔曲牌、鑼鼓牌子、配樂弦詩兩千多首。改革開放以來,創作生産了《陳太爺選婿》《葫蘆廟》《東吳郡主》等一大批優秀創新劇目,獲得多種國家級獎項,培育了一批潮劇新秀和國家級『梅花獎』演員。潮劇是海内外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成為潮人和世界各地人民共享的國際文化财富。
剪紙(潮陽剪紙)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潮陽剪紙是與民俗相融合演化而成的民間藝術,主要用于美化與裝飾,題材廣泛,造型靈活。潮陽剪紙蘊藏大量的文化曆史和原生态民俗文化信息,對研究中原文化的發源和潮汕地區的曆史及民俗文化,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寶庫。一九九七年潮陽被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民間剪紙)”。
蜈蚣舞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蜈蚣舞起源于晚清年間,其創始人是澄海西門鄉陳成錦和石文勇等民間藝人,是融音樂、舞蹈、武術于一體的廣場式大型動物舞蹈。這種以蜈蚣為表演素材的舞蹈在全國獨一無二,對研究潮汕傳統文化和民俗都具有特殊的藝術價值。1997年西門鄉被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蜈蚣舞)"。
鑲嵌(嵌瓷)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嵌瓷藝術是以潮汕風格為主兼帶閩南特色的民間建築裝飾工藝,是建築工藝重要的組成部分,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作品采用浮雕和圓雕的工藝技法,瓷片色彩基于三原色,較多采用對比色強烈,又互撞互補的整體色彩氣氛。精細局部和重疊連續整體,構成氣勢宏大或纖巧秀麗的藝術特征,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嵌瓷以其獨特的造型美,廣泛應用于祠堂、廟宇、民居等大型建築物的裝飾,對于研究潮汕古建築和嵌瓷文化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
貴嶼雙忠信俗
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據光緒《潮陽縣志》記載,宋熙甯10年(一〇七七年),貴嶼開始修建祠祭張巡、許遠的“靈威廟”以及“雙忠祠”、“雙忠行祠”,定期舉行祠祭活動,每年農曆二月舉行“雙忠”祭典及遊神賽會,曆時三天三夜。以貴嶼鎮“雙忠祠”、“雙忠行祠”為祭祀中心,鎮内之華美、南安、佳安、北林、玉窖、後望、新厝等村是重要的祭拜點,賽會活動及全鎮各角落。在“雙忠”賽會發展過程中,自明嘉靖十二年(一五三三)出現貴嶼“街路棚”習俗與“雙忠”祭祀、賽會融為一體,存續至今,全民參與,獨具特色。
抽 紗
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潮汕抽紗技藝是以潮汕地區先民的衣物缂補、縫補及裝飾品、日用品紋樣繡制、編織手藝為基礎,在清代末年融合西方圖案紋樣、色彩及刺繡、編織手藝形成發展起來的特殊技藝。它具有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豐富積澱,是潮汕地區家喻戶曉,聞名遐爾的民間手工藝,産品質量優良而聞名中外,享有“南國名花”之稱,曾獲得國際金質獎章和國家工藝品評比金獎,多次被國家領導人作為禮品贈送國際友人。
茶藝(汕頭工夫茶藝)
第三批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汕頭工夫茶起源于北宋年間,形成于明代,日臻完善于清代,并在潮汕地區相蔚成俗,以至初期輻射周邊地區,且流傳至東南亞各地之所以稱為汕頭工夫茶。其烹治之法有治器、納茶、候湯、沖茶、刮沫、淋罐、燙杯、灑茶;茶的品飲也很有講究,先聞其香,和氣細啜,三嗅杯底,瑞氣圓融。汕頭工夫茶藝是潮汕傳統文化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曆史、文化、藝術、道德禮儀和健身益智諸價值。
達濠魚飯制作技藝
第七批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魚飯在潮汕飲食文化中具有悠久的曆史,據《潮陽縣志》記載,東晉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漁民出海捕魚,因糧食少,用剛捕之魚煮熟,以魚當飯而食,魚飯由此得名。達濠魚飯,選料考究,以其地道的傳統蒸制工藝和鮮美香甜的口味,深受海内外消費者的喜愛,飲譽各地,聞名遐迩。
汕頭鹵鵝制作技藝
第七批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潮汕有 “無鵝不成宴”的民諺,說的就是鹵鵝。潮汕鹵鵝傳統烹鹵技藝以潮汕傳統鹵水為基礎,選用世界體型最大的獅頭鵝為原材料,烹制而成。其核心技藝之一在于獨特鹵水的配制,以醬油、冰糖、桂皮、八角、香葉、南姜、蒜頭、甘草等香料,按一定比例熬制成傳統鹵水,香味濃郁,香色醇美,曆久彌香。核心技藝之二在于烹制過程的火候及工藝操作,稱為“三吊三浸”。鹵鵝是“上得廳堂”的潮菜經典,也是“下得廚房”的尋常家菜,是潮菜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産品。
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藝
内畫 木雕 澄海燈謎
潮州音樂 陶瓷微書
汕頭牛肉丸 潮式粿品
蚝烙煎制 澄海老菜脯
貴嶼朥餅 潮汕橄榄菜
雙咬鵝舞 鯉魚舞
潮陽笛套音樂 汕頭出花園
楹聯習俗 隴美金漆畫
……
三江出海,潮彙汕頭
汕頭的非遺文化和傳統技藝
說不盡道不完
邀請您2024年
來汕頭紮堆“歎”非遺
汕頭鄭重向全球潮人
發出“2024之約”
相約2024,攜手向未來
來源:汕頭融媒集團
汕小布:請幫小布轉發這篇文章吧!
公衆号/新浪微博/南方 /今日頭條
@汕頭政務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