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當和尚是不容易的,首先要剃度,而剃度必須要有剃度師,那麼什麼人才适合做剃度師呢?剃度又需要哪些程序呢?這些出家的神秘,您是否知道呢?跟随小編帶您去探索這些秘密吧。
一:剃度的含義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片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衆所周知,剃度是出家的第一步,剃度後就成了和尚,那麼剃度代表含義呢?其一,在佛教中,将頭發譽為煩惱,剃掉頭發就同等于除掉煩惱,斷了心中的欲望。其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剃掉頭發也當割斷對父母親人的牽挂。其三,用剃發來警示自己,改掉世俗的一些不良習慣。其四,釋迦摩尼覺悟後,廣收門徒,為了區别印度的其他教派,以剃發作為象征。其五,“光頭”打理方便、清心靜新,更容易專心修道。
二:剃度師要夠資格
有很多人認為,剃度師一定是“老和尚”,或是“方丈”、“住持”等角色,其實并非如此。根據戒律要求,受戒滿十年才能收徒弟。且要廣讀經書,使徒弟随自己有所學,身正德高,令人信服的出家人才能納門徒。而一個師父最多帶三個徒弟,不允許多收門徒,這樣才能更好的施教。重要的是師徒之間一定要具備因緣,看來收徒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三:剃度是有程序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然剃度也是慎之又慎的事,也是很莊重的事。在剃度上就有《剃度沙彌正範》明文規定,需要有正式的引導、啟白、請師、開示、請聖、辭謝四恩、忏悔、剃發等一系列過程。在剃度開始之前,要為剃度者皈依三寶,經引導、啟白、請師後,剃度者要辭謝天地、君主、父母、師長四恩,而後拜剃度師三拜,随剃度師念忏悔語。忏悔後,剃度師為剃度者剃頭,口念剃度詞,衆人唱贊頌後,剃度者将俗衣換成僧服、頌回向詞,剃度結束。
四:剃度有一個專用的拜墊
常走寺院的人都清楚,在大殿中間的拜墊是不允許磕頭的,那麼這個拜墊是做什麼用的呢?說法有很多各不相同,其中就有“一拜即出家的”說法,因為這個“拜墊”是和尚出家時所拜的拜墊,因為出家後,均以師相稱,用這獨特的“拜墊”來象征自己的已為人師的身份。同時,也代表着一心向佛,做佛子弟的決心。
五:剃度用的工具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片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佛教從漢朝傳到中國,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這麼長遠的傳承,當然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初傳到中國時,剃度則用刀割掉頭發。随着人文的發展,到唐朝時,則有了剃刀,這種刀有手柄、刀刃兩部分,專用剃發所做,一直到解放後還在用。現如今,随着時代的發展,剃頭也用起了電動推剪将頭發推短,後用剃須刀刮光。當然也存在一些寺院依然使用古法剃頭。這兩種相比較起來是不是時代的差異呢?或許,使用電動工具缺少了一些儀式感吧。
六:燒戒疤
燒戒疤其實在當代并不常見,這一做法源于印度的婆羅門教,以焚身供養神靈,在我國元朝時,志德和尚采取這種方法來供佛,被後人所追崇,一直延續下來。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熱忱于佛教,大赦牢獄,但凡出家之人都可以免去罪行,為了防止犯人逃跑,便下令所有出家人必須燒戒疤。當然,如今也有很多人燒戒疤以示出家的決心。
七:剃掉的頭發哪去了?
剃度後,會留下很多頭發。剃度時,剃度師口念第一刀願斷一切惡,第二刀願修一切善,第三刀願度一切衆。這三刀可以說是意義非凡,當然這三刀剃掉的頭發也是具有意義的,剃度後,剃度師會将這一撮頭發交給剃度者的父母,代表其子此後為佛門弟子,不染世俗,表示此後斷去了父母、親情等牽挂。其餘的頭發便會扔掉。
出家看來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此之外,剃度師還要對受度者種種考核,剃度後也要不辭辛苦,為佛門而獻身。其實無論出家在家,隻要有一顆虔誠的心,便是最好的修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