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杞人憂天”的原意:杞國有個人總是擔心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導緻身體沒有地方安寄,擔憂的睡不着覺、吃不下飯。形容人們總是去擔憂那些不切實際的事情。但杞國人不是無緣無故擔憂的,他們的擔憂是有原因的:天上真的會往下掉東西!
杞國是大禹的後代。商朝時大禹後代的封國斷斷續續,周武王滅商後,尋找禹的後代,找到了東樓公,将其封在河南杞縣,讓他繼續禹的祭祀,後各種原因多次遷移,于公元前445年被楚國所滅,杞國從夏朝開始,期間斷斷續續一直延續到戰國初期,存在了約1500年。
杞國在曆史上存在感很弱,司馬遷在《史記-陳杞世家》中說“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至禹,于周則杞,微甚,不足數也”(至于禹的後代,在周朝是杞國國君,很弱小,不值得一說)。認為杞國很小,它的事不值一提,還說了兩次。所幸“杞人憂天”這個成語讓我們記住曆史上曾有個杞國,那麼杞人為什麼憂天呢?這和杞國曾遇到的天災有關!
杞在周初被分封在河南杞縣,西周末期周懿王時遷入山東,因卷入叛亂被周王朝遷到新泰、甯陽一帶。春秋早期,因受四鄰觊觎,杞國滅掉淳于并将國家遷移到該地,和齊魯成為了鄰居。春秋中期,杞國遷都緣陵。春秋中期偏晚時,晉國為杞修城。到春秋晚期,杞人被迫再次遷徙到魯國北部一帶。
在淳于時,杞人遇到了天塌下來的事情。
《左傳·魯莊公七年》記載:“夏,恒星不見,夜明也。星隕如雨,與雨偕也。”
那是在公元前687年夏天的某個夜晚,天上沒有星星,一片黑暗,人們都睡覺了,忽然,天空大亮,就像白天一樣,一場降雨夾雜着密集的隕石傾瀉而下(後有天文學家推算,這場流星雨是天琴座流星雨)。因為這場流星雨下得如此密集,對天文現象不了解的杞國人都吓傻了,一緻認為是天塌了,才導緻這麼多的隕石像雨一樣降落下來。多年以後杞國人還心有餘悸,認為天随時會塌下來。
所以“杞人憂天”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沒有必要自以為是的嘲笑杞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