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 。是偉大的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米開朗基羅與達芬奇和拉斐爾并稱“文藝複興三傑”,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得肌肉健壯。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芬奇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雇主頂撞,但米開朗基羅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
米開朗基羅于1564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在緻力于領悟古人成就時,也緻力于解剖人體,研究人體的結構和運動,這使他成為最充分發揮人體表現力的畫家之一。不同于充滿深遂智慧之美的達芬奇的藝術,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或許,米開朗基羅是一位最接近貝多芬境界的畫家。在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和繪畫中,一個個巨人般的宏偉形象挺立起來,就連米開朗基羅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剛勇的氣概,仿佛是神話中的阿瑪宗女子。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來表達後人對他的尊敬。
1501 年,26 歲的米開朗基羅載譽回到故鄉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安放在韋吉奧宮正門前,作為佛羅倫薩守護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1505 年應尤利烏斯二世邀請,米開朗基羅赴羅馬為教皇在聖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米開朗基羅的建造才華,使教皇的藝術總監勃拉曼特極為妒忌,他唆使教皇暫不修陵墓,強求米開朗基羅去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米開朗基羅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創世紀》。
1513 年,教皇陵墓恢複施工,米開朗基羅曆盡艱辛磨難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
1519~1534 年,44歲的大師又重回到佛羅倫薩,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奧十世又強迫米開朗基羅為其祖宗聖洛倫佐陵墓制作雕像,他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裡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著名的雕像《晝》、《夜》、《晨》、《暮》就是安放在這座陵墓的石棺上。
1536 年,已經 61 歲的米開朗基羅被召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在 25 年前完成的《創世紀》天頂畫下的祭壇壁面上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
1562 年受其門生,著名畫家、藝術史家喬治·瓦薩裡之邀成為迪亞諾學院(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名譽院長。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 1564 年 2 月 18 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米開朗基羅是人類天才、智慧和勇氣的結晶,他的光榮與成就屬于全人類。作為文藝複興的巨匠,以他超越時空的宏偉大作,在生前和後世都造成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影響。他和達芬奇一樣多才多藝,兼雕刻家、畫家、建築家和詩人于一身。他得天獨厚活到 89 歲,超越了古稀之年,度過了 70 餘年的藝術生涯,他經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涼,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帶有戲劇般的效果、磅礴的氣勢和人類的悲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