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要有寬容的肚量「原文」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譯文」
孔子說:“作領導不寬容,行禮儀不嚴肅認真,遭遇喪事的時候不悲哀我用什麼來觀察這種人呢?”
寬容
「讀解」
沒有什麼值得觀察的,當然也就是被否定的對象了。
這裡最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居上不寬”的問題。在另外的地方,孔子曾反複從正面說:“寬則得衆。”(《陽貨》、《堯曰》)寬容就能得到群衆擁護。并把“寬”作為“仁”的五個方面内容之一。
荷裔美國作家亨德裡克。房龍曾寫過一本有世界影響的名着《寬容》,把寬容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标志。
仁
「讀解」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抒。(《三字經》)
“孟母三遷”的故事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了。其實,它正好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表達了孔子“裡仁為美”的思想。
荀子說:“品質高尚的人居住一定要選擇地方,交遊一定要選擇朋友,這是為了遠離歪風邪氣而接近仁義道德。”(《勸學》)
講的依然是“裡仁為美”的意思。
用現代教育學的觀點來看,“裡仁為美”就是強調環境對人的重要影響,其道理已不需要多說了。
問題倒是在于,對于我們今天的人來說,居住條件又有多少選擇的自由呢?
人滿為患,生存空間緊張,能有一個栖身之所(人均四平方米)就不錯了,有兩室一廳已是謝天謝地,管它是在地下“紅燈區”附近還是在什麼烏煙瘴氣、亂七糟八‘的嚴重污染之處,哪裡還談得上選什麼好的小區呢?即便萬幸遇到有所選擇,那也是首選水、電、氣三通,哪裡還敢奢望選什麼有仁厚風氣的地方居住呢!
所以,對于我們來說,“裡仁為美”不過是一種向往罷了。
下一篇(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礎)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礎「原文」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得知?“
「譯文」
孔子說:“不仁的人不能夠長久地處在貧困的境地,也不能夠長久地處在安樂的境地。有仁德的人安于仁,有智慧的人順從仁。”
仁
「讀解」
仁者安于仁和智者煩從仁是由于他們氣質不同,如孔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雍也》)水性動,動者順勢,
所以須從仁;山性靜,靜者安定,所以安于仁。但無論是安于仁還是順從仁,對仁的追求都是一緻的。
不一緻的是不仁者,亦即沒有仁德仁心的人。由于沒有仁德仁心,所以缺乏主心骨,缺乏穩定的人格,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不能夠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如果是處在貧困之中,不能夠做到安貧樂道,做到孟子所說的“貧賤不能移”;如果是處在安樂之中,也不能夠做到久享安樂,做到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
一言歸總,這種人因為缺乏安身立命的基礎,所以必然是反複無常的小人。而仁者和智者因為有智慧,有涵養,修養達到了仁的境界,所以無論處于貧富之間還是得意失意之間,都會樂天知命,安之若素。
這就是有沒有仁心之間的區别。所以,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礎。
下一篇(有仁德才能夠正确對待他人)有仁德才能夠正确對待他人「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譯文」
孔子說:“隻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夠正确地去喜愛人,才能夠正确地去厭惡人。”
仁
「讀解」
子貢曾經向孔子請教說:“一鄉的人都喜歡他,這個人怎樣?”
孔子回答說:“難說。”子貢又問:“一鄉的人都厭惡他,這個人又怎麼樣呢?”孔子還是回答說:“也難說。隻有當鄉人中的好人喜歡他,鄉人中的壞人厭惡他時,我才能肯定他是好人。”(《子路》)
又有一次,孔子說:“衆人都厭惡他,一定要對他加以考察;衆人都喜歡他,也一定要對他加以考察。”(《衛靈公》)
可見,對一個人的好惡一定要有是非标準,既不能隻憑個人的私心得失之見,也不能被輿論所左右,人雲亦雲。
正是從這一點出發,孔子提出了“隻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夠正确地去喜愛人,才能夠正确地去厭惡人”的看法。實際上是要求我們修養以“仁”為核心的内在品格,克服偏私之見,正确對待他人。
下一篇(追求仁德,擯棄邪惡)追求仁德,擯棄邪惡「原文」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譯文」
孔子說:“如果立志修養江德,就不會有邪惡了。”
仁
「讀解」
前一章對人,這一章對己,都是強調修養仁德的重要意義。
當然不會是說隻要一立志修養仁德就沒有邪惡了,凡事總有一個過程,這種“立竿見影”式的效果事實上是不可能出現的。聖人之言,不外乎是強調罷了,
不可作膠柱鼓瑟的理解。
半部論語治天下,萬世師表(孔子)耀古今
讀盛世經典,參悟人生真谛,一米陽光,半瓢清水,獨坐漁舟船頭,撐起一杆乾坤,坐看江邊花開花落,仰望天空雲卷雲舒,靖談論語(jtlunyu)與你相約一起品讀聖典,啟迪人生真谛,與君相伴,星河璀璨。
題外:感謝你能看到這裡,百家争鳴各有千秋,讀經典巨作,品人生百态。如果本文對你有所幫助請關注與收藏,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做評論言辭之說。一部巨作流傳至今,有其自身閃光之處,取其精華為我們所用才是讀之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