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從發射到徑向對接,再到入天和核心艙拆“快遞”,這一切都在體現着中國速度,也是中國航天的崛起。神舟十三号是空間站任務階段的第二艘載人飛船,此次發射任務會創建多個首次,例如太空駐留時間最長達6個月,首次徑向交會對接,也就是和天舟二号-天和核心艙-天舟三号三艙組合體呈現垂直狀态,還有空間站首次迎來女航天員,王亞平第二次進入太空,同樣女航天員首次執行太空行走任務等等。
三名新的航天員乘組分别是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此次是翟志剛作為指令長第二次進入太空,談起他的第一次航天之旅,作為中國首位太空行走的航天員,他的榮耀背後其實也背着很多精心動魄的故事。2008年9月27日,翟志剛執行中國首次出艙任務,讓五星紅旗飄在太空,億萬人深受鼓舞。
“宇宙級梗王”翟志剛接受采訪的時候稱:拉開神舟七号的艙門,一出艙看見湛藍的天空,仔細一想不對,太空是黑色的,那麼這片湛藍應該是地球。在太空中飛船是飄着的,乍一看地球也是飄着的,就很擔心地球飄跑了!
那麼問題來了,地球那麼重為何會飄在太空中?
地球重約60萬億億噸,在我們的印象裡,地球上一張輕飄飄的薄紙都會落在地面上無法漂泊,但如此重的地球竟然可以漂浮在太空中,它為什麼不會掉下去?
地球等天體漂浮在太空中,其實和人類發射的航天器繞地球飛行漂浮在太空是一樣的道理。在這裡我們可以用“牛頓大炮”思維實驗來解釋,在一座高山上有一座大炮,它可以發射出水平方向的炮彈,這就是簡單的平抛運動模型,随着炮彈初始速度的增加,炮彈水平飛行的距離也會增加,當這個速度達到一定程度,這個水平距離超過地球半徑,就會發生很有意思的事情,炮彈一直在墜落的“路上”,但卻永遠都無法墜落在地球表面。
對于航天器而言,這個速度必須超過第一宇宙速度才可以脫離地球的束縛進入太空圍繞地球運動。
那麼地球的漂浮道理也是這樣的,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陰曆提供了向心力,因此看上去是漂浮,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必須要一直運動才行,否則就會墜落下來。例如航天器如果相對于地球靜止了,那麼它就會掉落下來,它之所以看上去是在漂浮,隻不過是因為在不停地繞地球運動的緣故。
地球也在繞太陽公轉,看起來是懸浮不動,但實際上一直在運動,看起來是在漂浮着,從運動趨勢上來講地球一直都在掉落的“路上”,隻不過一直無法墜落到太陽表面。
在地球上的方位“下”可以理解為指向地心的方向,實際上也就是受到引力的方向,那麼對于地球來講它的下也應該如此,最終指向太陽,如果說地球掉落下去,那麼隻能是掉落在太陽表面,隻不過現在是萬有引力提供了向心力,地球才能一直運動漂浮在太空中,一切都跟“力”有關。
地球漂浮在太空裡并不是永久的,有一天它會墜向太陽的懷抱
太陽周圍有八大行星,太陽帶着它們以及它們的衛星,還有大量其他的天體,一直在繞着銀河系的中心運動,太陽系整體之所以是漂浮的狀态,同樣的道理隻不過是在繞銀新技能運動,如果漂浮不動那麼最終就會一頭紮進銀河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
地球看起來是漂浮在那裡一動不動,隻不過是因為航天員在太空中仍然處在地球的“引力系統”内,沒有徹底脫離地球的束縛,地球繞着太陽公轉同樣是帶着航天員一起的,因此相對運動下就是靜止懸浮的。
但是這種情況也會有終止的那一天,太陽作為一顆黃矮星,它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也僅僅過去了一半左右,正常來講還有50億年的時間太陽走向生命的終點,最終變成緻密星白矮星。隻不過在此之前,太陽會經曆紅巨星時代,它不斷的向外膨脹,屆時它的外邊緣位置會達到火星軌道,這也就意味着地球已經進了太陽的肚子。
一般來講熾熱的高溫期會把地球融化,即使不融化在緻密的離子體中運動,也會拖慢地球的公轉速度,那麼隻有一個結果地球會不斷的墜落,最終化為灰燼。當然,這個結局要遠在幾十億年之後。
說在最後
未來幾年,随着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運營階段,航天員常駐是必不可免的事情,這也就意味着未來會有更多的人進入太空,現在來看主要是經驗豐富的航天員,未來普通人也許有機會進入太空,親眼目睹太空的美景,未來已來夢會成真!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