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文學家,初唐四傑之一。很多人對于他的印象應該是《滕王閣序》,因為這篇序,世人被他的驚世才華所震撼。王勃的詩作具有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的特點,哪怕是送别詩也能寫出雄渾磅薄的氣勢,就像那首《送杜少度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完全沒有離别的那種悲戚之感,相反讓人讀完豁然開朗。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王勃年輕時的一首詩,年輕的詩人渴望功名,有着一顆濟世之心,于是便寫下了這首很有意思的《詠風》。全詩無一“風”字,但卻寫出了唐詩中最有情有義、最無私的風。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詩。
《詠風》
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迹,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這首詩起首兩句便讓人似乎感到微微涼風起,而且這風一路吹過樹林和山溝,無論哪裡,都會送去清涼的慰藉,十分無私。而緊接着“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則是描寫清風吹進山澗底部的人家,将霧霭全部吹散,讓被大霧籠罩的房屋顯現,這風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于世間萬物都是公平的。這樣平等普濟的品德其實和宋玉《風賦》中的“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下而加焉”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裡這風被賦予生命,似乎變成有情有義之人。
而“去來固無迹,動息如有情”則是描繪出風吹拂時的狀态來去無蹤,但是動息之間卻給人以清涼的慰藉,似乎有情一樣,在這兩句中風的來去無蹤已然不是自然規律而是風的主觀選擇,是不求回報的表現,在施惠于人時卻又不遺餘力,令人欽佩。風在白天為人們帶來清涼的慰藉,到了晚上山水都安靜了下來,這個時候的風又為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奏起陣陣悅耳的松濤之聲,讓人内心舒緩。
這首詩單從字面意思理解會覺得很奇怪,在詩人筆下沒有生命的風似乎有了靈魂,而它的吹拂似乎也變成了主觀的選擇。不過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将詩中的風換成詩人自己,便一下子簡單明了了。詩人也希望自己能夠像風一樣,可以濟世,能夠人們帶去幫助,無論高低貴賤,自己都願意去給他們帶去益處,這樣普濟天下蒼生的情懷令人不由折服。
宋代計有功在《唐詩紀事》中評價這首詩和王勃:“最有餘味,真天才也”。讀完這首詩,細細品讀其中詩人普濟蒼生的政治理想和夾雜的生活情趣,發現這個評價真可謂一語中的。對于王勃這首有意思的詩,大家有什麼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