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出自哪裡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出自哪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9 20:10:35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語出《論語·公冶長》第15章,原文如下: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有一天,子貢向孔子請教:“老師,為什麼孔文子可以獲得一個‘文’的谥号呢?”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谥号叫‘文’。”

我現在每天學習一點經典,哪怕是一句話,都會感受到開卷有益、受益匪淺,體征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出自哪裡(敏而好學不恥下問)1

以上這段對話有四個關鍵詞:“文”、“谥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要深刻理解這句話先從孔圉的“谥号”說起:

“谥号”:谥号是指人死之後,後人按其生平事迹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廣泛通行于漢字文化圈。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隻言片語就能叙述清楚,古人為了方便對曆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谥号”來進行概括。總的來說,古代曆史上的皇帝、皇後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号,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谥号。谥号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曆史人物的生平。

所謂“谥号”,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性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谥法初起時,隻有“美谥”、“平谥”,沒有“惡谥”。善、惡“谥号”則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後,即周厲王因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為“厲”,另外還有“私谥”。谥号的選定根據谥法,谥法規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義的字,供确定谥号時選擇。

有褒揚性的美谥、憐惜性的平谥、貶義性的惡谥三種。

“上谥”:即表揚類的谥号,有:莊、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如:“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康”表示“安樂撫民”;“平”表示“布綱治紀”。

“平谥”:多為同情類的谥号,有:懷、悼、哀、闵、思、殇,有點同情的意味。,如:“愍”表示“在國遭憂”,“在國逢難”;“懷”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下谥”:即批評類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遠禮”,“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荒”表示“好樂怠政”、“外内從亂”、“幽”表示“壅遏不通”、“靈”表示“亂而不損”等。

“下谥”之“惡谥”:周厲王是一個貪婪的君,“國人”發動暴動,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東北)并死在那裡,“厲”便是對他予以斥責的“惡谥”。

上述三類谥号,一般屬于“官谥”。

“私谥”:是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後,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興盛于漢朝。

“文”:據《逸周書·谥法解》,滿足以下幾種條件才可以獲得“文”的谥号:經緯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聞曰文,無不知;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慈惠愛民曰文,惠以成政;愍民惠禮曰文,惠而有禮;賜民爵位曰文,與同升。

孔文子,名圉(yǔ),是衛國的大夫。衛國國君賜予他“文子”的稱号,後人稱他為“孔文子”。

子貢也是衛國人,他這樣問孔子是有原因的。根據《四書集注》的說法,孔文子想要攻打疾,結果疾逃到了宋國,孔文子就将女兒嫁給了太叔的弟弟遺:“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遺室孔姞。”

作為一個臣子,孔文子攻打國君是以下亂上,還随意地将女兒嫁來嫁去,都是不符合禮的行為,所以子貢對他死後被授予“文”這一谥号大為不解,于是就去問孔子。孔子就告訴他,孔文子這個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從子貢和孔子看孔圉的着眼點不一樣,在子貢眼裡,孔圉犯上作亂、沒有讓自己的女兒以禮而行,所以是不可以享用“文”的谥号,有點名不副實;而孔子看到孔圉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一面,所以死後被授予“文”的谥号是名至所歸。

“金無足金,人無完人”,“一念為善、一念為惡”,所以在上古時代堯舜禹聖明君王就教誨我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生是一場修行,而命運就藏在起心動念裡!蓋棺定論源自當下的行動。

孔子的谥号是——“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我們經常會稱呼孔子“至聖先師”的由來,意思也比較好理解。餘下四個字是“大成”、“文”、“宣”,“大成”本是古代秦樂的用語。古樂一變為一成,九變而樂終,至九成完畢,稱為大成,後來引申稱集中前人的主張、學說等形成的完整的體系。“文”的意思上文講過了,何為“宣”?聖善周聞曰“宣”,所謂“聖善”,就是通情達理,“周聞”是指見聞廣博。

所以,孔子被封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出自哪裡(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

“敏而好學”: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第20章;“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雲爾。”【論語·述而】第19章。

“不恥下問”: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第22章。

國泰民安,緻敬至聖先師!助力民族偉大複興!

阖家團圓,祝願天下家人!建設幸福圓滿家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