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副忠厚長者、仁德君父的樣子。
其實,能在遠古帶領部落存活下來的,沒有一個是心慈手軟之輩。
尤其是黃帝部落能不斷擴張,成為中華民族始祖,更是靠一場場血與火的勝利而得來的。
不然,我們能雄踞東亞數千年,擁有數百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可不是充話費送的福利。
黃帝一生最出名的有兩大戰役,一個是阪泉之戰,另一個是涿鹿之戰。
阪泉之戰《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征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這裡面有幾個關鍵點:
1、最初是神農氏部落最大,但到了黃帝的年代,神農氏部落實力下降了,約束不了小部落了。
2、黃帝部落壯大了,很多小部落來歸順。但蚩尤和炎帝部落不服。——這裡明顯把神農和炎帝做了區分。
3、黃帝部落做好了充分的戰備,與炎帝部落在阪泉這塊地方打了三次大戰,最後炎帝部落戰敗,歸順了黃帝部落。
其中,“教熊罴貔貅貙虎”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馴化野獸參戰,另一種說法是教會以各種野獸為圖騰的部落打仗。
而“野獸說”裡面,熊是黑熊,罴是棕熊,貙是雲豹,虎是老虎,貔貅則有人說是大熊貓——你敢想象5千年前戰場上的獸族戰士現在居然淪落到賣萌為生麼?所以一笑不太相信這一說法。
如果說阪泉之戰還貼近史實的話,那涿鹿之戰那就有更多的神話色彩了,有古希臘《特洛伊之戰》的味道了。
打敗了炎帝,黃帝就要面對更為棘手的對手——蚩尤。
蚩尤是南方九黎部落聯盟的首領君主,據說他一共有八十一個弟兄(一說七十二個),每個都長得猙獰兇猛,銅頭鐵額——估計是頭盔給人的誤解——據說也是炎帝一脈,分家出去的。
蚩尤趁着炎黃之戰後部分炎帝部落逃亡之際,奪取了炎帝的稱号,收編了苗民,招來了魑魅魍魉,實力大增,便不安分起來,想要向北擴張。
可北方是黃帝的地盤啊!不可避免的,黃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在涿鹿(在現在河北省涿鹿縣)展開了一場大戰。
最開始,黃帝還打不過蚩尤,連吃敗仗。
九天玄女
後來,黃帝得到上天派來的九天玄女的幫助,得授六甲六壬兵信之符,靈寶五帝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五明之印,五陰五陽遁元之式,太一十精四神勝負握機之圖,五兵河圖策精之訣,率部落再戰蚩尤。
蚩尤做法,造出漫天的大霧。黃帝則和臣子風後造出指南車,闖出迷霧。
蚩尤又請風伯雨師,制造出大風急雨。黃帝命女兒魃驅散風雨,敲響夔皮做的戰鼓,再令應龍、力牧等反攻。
——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氣象戰了。
蚩尤法力耗盡,兵敗如山倒。蚩尤本人被擒,被斬殺于涿鹿。今山東東平縣和巨野縣還有傳說中的蚩尤冢和他的肩髀冢,山西解縣紅色鹽池水被稱為“蚩尤血”。
黃帝這邊獲勝的代價也是巨大:魃制止了大風雨後神力大減,“不得複上”,變成了旱魃,被人厭棄;應龍也“不得複上”,天上“無複作雨者”,使地上連續大旱數年。
戰後黃帝進入東夷活動地區,“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并锖,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祭祀之時,天上顯現黃色的大蚓大蝼,于是黃帝以土德稱王。因土色為黃,得尊号為黃帝(原号軒轅氏)。
傳說黃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曆元年。
黃帝統一了中原各部落,融合了炎帝部落和号稱炎帝的蚩尤部落後,炎黃部落聯盟從此延續了下來,這才有了我們這些炎黃子孫。
黃帝建立起了古國體制,提出以德治國,以“德”施天下;同時也制定刑罰,讓後土擔任獄官。
——用道德和刑法,一手硬一手軟的手段來規範人們的行為,黃帝算是祖師爺了。
最後再說點黃帝的八卦:
到了晚年,黃帝也想長生不老,所以向廣成子、玄女、素女等神仙問過道,還登過王屋山,取得丹經。後人還根據這段曆史僞托了一本禁書——《素女經》。
除此之外,黃帝還采來首山銅鑄鼎。鼎鑄好後,就有一條龍從天而降,黃帝騎上龍身,飛升上屆,成了五方天帝之一。
當時還有幾個近臣,抓住了龍須,想乘龍上天,結果龍須斷了,這些人都摔下來了。斷了的龍須落地變成了龍須草,是制造紙張的好原料。
現在陝西有黃帝衣冠冢——黃帝陵。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将其編為“古墓葬第一号”,号稱“天下第一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