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大腦,每天能夠接收的信息是有限度的,當“信息過剩”時,人就容易感到疲勞,精神上産生不同程度的壓力。
比如:你每天刷了太多短視頻,就容易感到焦慮,情緒會不自覺地暴躁,無法平靜下來。
你每天接收到太多消息,就容易感到心煩厭倦,不想跟人聊天,懶得回複。
倘若對方聊天的方式讓你感到不适,那麼更會引起你的反感與厭惡。
在微信聊天中,就有那麼幾種行為容易讓人反感。
之前微信發布的用戶報告中有這樣一組數據:
在50歲以上的人之中,每發出去的5條消息,就有1條是語音消息;而在20歲左右的年輕人身上,每發送10條消息中才有一條是語音消息。
那麼,為什麼微信聊天“發語音”的行為,容易引起别人不适呢?
-01聊天發語音行為,不利于社交關系
為什麼有人在微信聊天時,總喜歡發語音?
第一:認為發語音比較方便
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發語音是利己的行為,卻給對方造成了一些困擾;打字需要花費你更多時間,同樣100個字,你需要打字1-2分鐘;而發語音的話,很快就能完成。
于是,在社交中有很多人都喜歡發語音,這樣的行為并不利于關系的相處。
第二:年齡大的人更願意發語音
你有沒有發現?家裡的長輩跟我們聊天時,基本上都是發語音,因為他們并不擅長打字。
隻不過,面對長輩的語音,即便我們感受到再多壓力,也是樂于接受,畢竟那是我們親近的人。
聽到家裡人的聲音,不至于給你帶來那麼多困擾。
第三:在關系中占據主動的人,更願意發語音
比如你在公司上班時,上司更願意發語音,但員工卻不能輕易發語音。
上司發語音,是因為他是這段關系裡的主導者,掌控者;而你不能随便發語音,是因為你們的身份不對等。
同理,在社交關系中如果你跟對方之間的關系不平衡,那麼就會出現一個發語音,一個打字聊天的狀态。
你認為打字是對一個人的尊重,對方卻覺得發語音方便自己。
頻繁發語音的行為,會給别人造成哪些困擾呢?
當你坐車出行的時候,車上的聲音很吵,你把聲音放得很大,會讓别人聽到談話内容;聲音太小,你又聽不到對方說了什麼。
當你在開會,在圖書館看書的時候,一旦拿手機的姿勢不對,立馬就開啟了“聲音外放”,場面一度很尴尬。
當你因為别人的打擾,語音消息被中斷時,你就不得不重新聽一遍。
短短100多個字,如果對方給你打字,你隻需要掃兩眼就能知道具體的信息;可對方卻發了60秒的長語音,耗費你最少1分多鐘的時間才能聽完。
有人說:那為什麼不可以将語音轉成文字呢?
對方說方言,普通話不标準,說話的腔調比較奇怪,你轉化出來的文字,實在是有些滑稽。
從社交的角度來看:發語音會給對方造成壓力,帶來情緒上的困擾。
從自我情感的角度分析:發語音是對别人的不夠尊重,除了親密關系之外,發語音的行為并不建議用在社交之中。
-02為什麼多數人讨厭“聊天發語音的行為”?
第一:效率太低,變相地浪費對方時間
前段時間我工作比較忙,又是出差,又是忙着寫各種文件。
然後朋友總是找我聊天,他感情不順,跟女友鬧分手,一直纏着我來幫他出謀劃策。
可我真的很忙啊,更何況他一連串給我發了上百條語言消息。
沒辦法,我實在是沒時間聽他這麼多消息。
可事後,他卻埋怨我:你為什麼不回我消息?
這件事本身,就給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聽完他上百條的長語音消息,1個小時是不夠的。
這無異于是浪費我的時間,倘若他能夠直接編輯文字發給我,那麼我很快就能理解他的意圖。
所以說,别人之所以反感你發語音,并非是反感你這個人,而是認為這種方式浪費着他的時間。
第二:社交中的不公平,也不尊重對方
你想啊,對方每次跟你聊天,都願意花時間打字,可你每次聊天卻刷屏發長語音消息。
打開聊天對話框,滿屏都是對方的長語音,那一刻你心中作何感受?
是不是隻感覺到壓力大,情緒很壓抑?
其實這就是社交中的不公平現象,也是你不尊重對方的表現。
一旦語言中斷,對方就不得不多用同樣的時間聽一遍。
第三:給對方的生活帶來不便
對方在開會,在讀書,在圖書館,在帶孩子或者在外面不方便聽消息。
種種情況我們都要考慮到,權衡之下,我們還是應該給對方發文字消息。
更何況,除了親密關系之外,别人給你發語音,總是讓人感到“冷冰冰的”,不易接近。
而文字則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善意,文字博大精深,更有利于彼此之間的社交。
如果你一定要跟對方發語音消息,給你一些建議。
首先,你要詢問對方的意見:你是否方便聽語音?我有一些事情想要告知你,打字不容易表達清楚。
其次,跟對方發語音消息,要試着換位思考,時間合适不夠,還得考慮對方是否方便,能不能接受。
最後,倘若對方從來都沒有跟你發過長語音消息,那麼你最好不要這麼做。
今日話題:
微信聊天時,你能夠忍受對方發“長語音消息”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