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微電子學院是分很多方向的,有材料、器件、工藝和電路設計,電路設計又分為數字和模拟,看似都是微電子專業,但之後所要走的路卻是截然不同的。
早些年,微電子及其前身半導體專業就是研究如何把材料加工成器件的專業,集材料、工藝、器件三位一體。其中器件是核心,材料是基礎,工藝是手段。
目前國内高校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學院,就是希望把電路設計這塊單拎出來。
但這屬于知易行難,即便是清華大學對外公布成立集成電路學院之後,仍有一大批人在懷疑會不會又是另一個“材料”學院。
這就需要聊到一個話題:為什麼學微電子的都怕掉進材料的坑?
一、
在此之前,先講一個故事:
某芯片設計專業海歸博士,雖然沒有JSSC和ISSCC,但IEEE Trans還是有四五篇的。
回國之後申請南方某大學電子學院的老師,通過内推還是拿到了面試機會,面試的時候才發現是跟一堆做材料的競争,最終因為影響因子和文章數量的原因而失敗離場。
後來才知道,那所大學的電子學院院長已經公開表示,學院不再發展集成電路方向,以後隻搞材料。
原來學院裡做集成電路設計的老師,本身就境況不佳,發paper根本比不過那些搞材料的。
老師尚且如此,對學生來說,那就更難了。
二、
微電子學院的某些專業,進去都是搞材料的,器件都不多,無可厚非,這是國内高校的科研環境導緻的。
因為材料好發文章,相對的,電路難發,數字電路更難發。
按某個同學的話來說,材料發文跟喝水一樣,師兄做過的東西,拿過來換個成分,紅外、核磁之類的表征再過一遍,就是一篇新東西,影響因子還不低。
反觀正兒八經做IC設計的,且不談FPGA的項目,隻說SOC芯片,從設計到驗證到流片,忙活好幾年,真的做出了芯片,才能有東西來寫文章。
這種情況在28所微電子高校中屢見不鮮,有的是學生不懂,本科微電子,碩士肯定也走微電子,但進去了才發現要搞材料了。有的學生懂,但懂也沒用,一個學院電路老師就那麼多,不是你想讀就能讀的。
之所以說掉進材料的坑,就是這個緣故,我不想學材料,但我隻能學材料,這就很頭疼了。
三、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就業這個逃不開的話題。
為什麼要讀研?是為中國科研做貢獻嗎?不可否認,有,但不多。
絕大多數同學還是希望有一個更高的起點,拿到更好的offer,讓自己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體面不僅僅體現在工作内容上,也表現在你的薪資是否能讓你體面地生活。
一個材料碩士畢業能拿多少錢?8—15K吧,這個15,還是在被某些企業強行轉IC設計的結果。
有個西電學材料的同學,研一剛入學的時候,就有學長提醒他,沒事可以多看看數電模電,之後有用,當時他還不清楚是什麼意思,現在到研二結束,快秋招的關口了,才理解當時那句話的重要性。
隻能說,提醒了,但又沒完全提醒。
四、
那一個IC設計專業碩士畢業能拿多少錢呢?oppo40W那個屬于sp,不過今年行情大好,同樣以西電舉例,22-30K這個區間是正常可以達到的。
都是一個學院的同學,你畢業10K覺得已經不錯了,别人畢業25K反倒認為還能再摸摸高。
難免會有幾分眼紅,人之常情嘛。
這也是為什麼其他專業轉IC裡材料專業占了一大半,而材料裡一大半都是fab廠裡做工藝的。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這個專業出現的次數屬實高頻。
五、
當然,材料隻是天坑之一,其他專業轉行的原因也都大同小異。
不僅掉進了坑,發現坑裡還灌滿了水,辛苦撲騰三年,發現隔壁微電子已經乘風而起了,換誰誰不迷糊。
但轉行也不能盲從,微電子學院的材料,好歹是有些數電模電基礎的,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往IC轉的。
生物、化學、物理、自動化這些專業,如果有投身IC的想法,建議還是先接觸下集成電路的基礎概念,覺得自己能看懂能理解能入手,再考慮自學還是報班的問題。
最近發現某些C9學校的同學反而對培訓接受度更高,也許是自我認知更清晰的緣故,也可能是對學習上時間安排更加明确。
最後,溫馨提醒:入行IC,就選IC修真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