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持續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

持續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1:34:36

持續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要求,近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此,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接受記者專訪,介紹《規劃》相關情況,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持續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持續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堅持保護優先增強文化自信)1

持續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要求,近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此,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接受記者專訪,介紹《規劃》相關情況。

問:《規劃》出台的背景是什麼?

答: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國家推進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傳承中華文明的曆史文化标識、凝聚中國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園、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文化體驗空間。編制出台《規劃》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

(一)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并要求把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同生态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高位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确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為傳承發展大運河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明确了指導思想、方針原則、目标任務。中辦、國辦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為推動大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生态帶、旅遊帶明确了總體思路和步驟路徑。中辦、國辦印發的《建設方案》,為進一步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大運河成為中華文化重要标志提出了具體要求。今年3月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明确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十四五”時期重點任務。

(二)加強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系統性全方位建設保護。大運河作為流動的文化遺産,地理空間跨度大,延續使用時間長,文化遺産資源多,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好,是具有2500多年曆史的活态遺産,是中華民族繁榮興盛的曆史見證,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優質載體。然而,長期以來,大運河系統性、全方位的遺産保護和文化展示不足,保護、挖掘和闡釋大運河所承載的豐厚優秀傳統文化不夠,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有限,圍繞大運河實體的空間管控、環境保護、産業發展、城鄉建設、體制機制等工作有待完善,以文化為引領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任務仍然艱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深入闡釋和生動展現大運河在推動中國曆史和中華文明發展演進中的重要作用,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貫徹落實關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總體部署和具體要求,為更好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加快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标志,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充分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久影響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強大生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形成了本《規劃》。

問:為《規劃》實施,已經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根據《規劃綱要》《建設方案》有關工作安排,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大運河沿線省(市),紮實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建立健全協調機制,促進工作高效運轉。中宣部牽頭成立了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國家發展改革委報請國務院同意牽頭成立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省部際聯席會議工作機制,負責具體統籌推進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沿線8省(市)均成立了由黨委、政府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建立了通水通航、空間管控、生态環境問題整治等專項工作機制,共同研究解決重大專項問題。

(二)加快完善頂層設計,規劃引領作用增強。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展示、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态環境保護修複、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等4個專項規劃,指導沿線8省(市)編制出台了8個分省實施規劃,形成“四梁八柱”的規劃體系,并牽頭編制出台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十四五”實施方案》。

(三)加大項目支持力度,穩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通過組織實施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納入支持範圍。近兩年,共安排中央預算内投資超過10億元,支持了23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建設,今年6月16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建成投用。

(四)加強部門分工協作,推進專項任務落實。通水通航實現突破,6月26日北運河北京通州段、河北廊坊段實現全線旅遊通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更加有力,浙江等啟動了大運河文物監測預警平台提升和省段試點,江蘇、山東等出台了大運河遺産保護法律法規。水生态環境保護與修複深入推進,生态環境部下達水污染防治資金60億元支持大運河沿線8省(市)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大運河專題文藝創作百花齊放,沿線各省(市)已完成作品318件、正在創作232件、計劃創作142件,在2021年“五一”假期專門開展了“魅力大運河”主題宣傳活動,2021年度“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動線上、線下參與者已超過百萬人次。

問:加強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答: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裡,具有2500多年曆史,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8個省(市),為加強系統性、全方位的遺産保護和文化展示,推動大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須加強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中華文化重要标志。

(一)準确把握指導思想。《規劃》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大運河文化的科學保護、世代傳承、合理利用為宗旨,以大運河沿線一系列主題明确、内涵清晰、影響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為基礎,深入挖掘大運河承載的深厚文化價值和精神内涵,生動呈現大運河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全面打造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等四大功能分區,紮實推進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等五項重點基礎工程,做大做強大運河這一中華文化重要标志,延續壯美運河的千年神韻,将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使之成為新時代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

(二)全面闡釋五項工作原則。按照上述思路,《規劃》進一步明确了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五項基本原則。一是文化引領、彰顯特色。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精神内涵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要義,全面闡釋大運河文化當代價值。二是保護優先、強化傳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嚴格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推進真實性、完整性保護。三是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頂層設計,彰顯地方特色,注重跨地區跨部門協調,形成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合力,推進分類施策、分步實施,嚴防大拆大建、千篇一律。四是明确權責、持續發展。有效構建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分級管理、分段負責的工作格局,拓展投融資渠道,完善多元投入機制,确保公園建設、管理和運營實現可持續發展。五是積極穩妥、改革創新。積極探索新時代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的新路,既立足當前又着眼長遠,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避免過度開發、貪大求全。

(三)分階段明确發展目标。圍繞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成為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标志”總體定位,《規劃》提出了三個階段建設保護目标:一是到2021年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管理機制全面建立,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重要項目順利啟動,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建設任務基本完成。二是到2023年底,大運河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初步形成,權責明确、運營高效、監督規範的管理模式初具雛形,一批重大标志性項目基本建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任務基本完成。三是到2025年,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管理機制全面建立,權責明确、運營高效、監督規範的管理模式基本建成,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重要項目得到有效落實,各類文化遺産資源保護實現全覆蓋,文化和旅遊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标志性項目取得明顯效益,“千年運河”統一品牌基本形成。

問:《規劃》部署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加快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立足新形勢新階段新任務新要求,明确了六項重點任務和五類重點工程。

(一)着力推動六大重點任務落實。一是優化總體功能布局。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珠串線,線帶面”的思路,圍繞大運河沿線8省(市),優化形成一條主軸凸顯文化引領、四類分區構築空間形态、六大高地彰顯特色底蘊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總體功能布局。二是闡釋文化價值内涵。着力将大運河打造成為彰顯千年曆史的文化印記、滋潤美好生活的文化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精髓,大力弘揚大運河所蘊藏的民族團結追求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開放包容兼收并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時代精神。三是加大管控保護力度。從明确管控保護要求、全面強化保護措施、顯著提高保護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設管控保護區的主要考慮,明确重點管控保護對象。四是加強主題展示功能。從構建多維展示格局、健全綜合展示體系、豐富展示體驗方式等方面,細化建設主題展示區的相關任務,明确提出34個核心展示園、19個集中展示帶及特色展示點。五是促進文旅融合帶動。從加強優質産品開發、提升文旅發展質量、深化相關産業融合等方面,明确建設文旅融合區的具體舉措,并用專欄提出文旅融合平台建設重點。六是提升傳統利用水平。從保存傳統文化生态、推動發展綠色産業、規範生産經營活動等方面,構建推動傳統利用區發展的策略路徑。

(二)全面加快五大重點工程實施。一是保護傳承工程。重點推動建設一批重要遺址遺迹保護利用設施、一批大運河系列主題博物館和特色專題文博場館、一批特色古鎮古村、一批紅色紀念設施,并推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二是研究發掘工程。重點打造高水平大運河研究平台,出版一批展現大運河文化價值和精神内涵的代表性出版物和重點文藝作品。三是環境配套工程。重點推動建設一批以文化生态要素為核心的文化生态公園,打造融交通、文化、體驗、遊憩于一體的複合廊道,打造濱河生态屏障,并全面實施水環境監測治理。四是文旅融合工程。着力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千年運河”文化旅遊品牌,打造省域及跨省大運河文化旅遊精品線路,辦好大運河特色主題活動。五是數字再現工程。重點提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主題展示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官方網站、數字雲平台、數據管理平台等。

問:對《規劃》實施,下一步有何考慮?

答: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大運河沿線8省(市),共同推進《規劃》實施,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努力完善保障舉措,有序推進重點任務重點項目落實,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一)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一是完善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分級管理、分段負責的管理制度,發揮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省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加強對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推進大運河重大困難、重大問題、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二是完善運營機制。鼓勵對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運營體制、機制保障等進行探索創新,推動國家文化公園在創新中運營、在運營中發展,引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4個主體功能區根據功能類型匹配差異化的運營機制。建立健全政府部門、文博機構、文旅企業、社會組織和公衆參與保護開發的長效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提供服務、捐贈物資等方式參與建設運營。三是深化交流機制。以大運河高水平研究、保護、開發為載體,積極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加強中外智庫合作,加大與其他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交流合作。加強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的合作,強化與世界其他主要運河相關管理機構和平台的交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與新媒體創新表達方式,建立國際化大運河傳播平台。

(二)加強規劃實施保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做好重大任務、重大工程、重大措施的組織實施。二是加強規劃引領。各地各部門要按照既定目标要求,對重點工作進行細化分解,明确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并制定出台分省建設保護規劃、相關專項規劃或實施方案。三是完善政策措施。中央财政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大運河重大任務、重點項目建設,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研究制定具體可行的扶持政策和舉措,地方各級财政綜合運用相關資金渠道完善支持保障政策。四是強化宣傳推廣。建立大運河各類文化遺産統一宣傳推廣平台,引導社會各界提高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意識,主動參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五是強化考核監督。各地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工作納入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加強《規劃》實施情況跟蹤監測和階段性評估。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8日 12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