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剛剛立夏就一秒進入夏天,未來幾個月的高溫對于烘焙職人的我們,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面團出缸溫度越發不好控制,怎麼辦?
關于夏天控制面團溫度的方式,今天我們就好好聊一聊。
SUMMER
為什麼要控制面團溫度?
SUMMER TIME
許多人會說,面團出缸溫度時常波動有什麼關系?溫度低了,基礎發酵時間長一些就好;
相反地,溫度高了,縮短基礎發酵時間不就可以了嗎?
可面團溫度的影響不隻是作用于發酵那麼簡單。
發/酵/影/響
酵母發酵受溫度的影響,常規面團溫度一般控制在26~28℃,如果溫度過低會影響發酵速度。溫度過高,雖然可以縮短發酵時間,但會給雜菌生長創造有利條件,而影響産品的質量。
例如,醋酸菌最适溫度是35℃,乳酸菌最适溫度是37℃,這兩種菌生長繁殖快了會提高面包酸度,影響面包的口感。
性/質/影/響
面團攪拌時溫度太高,酵母會提前加速發酵作用,影響面筋的擴展,且容易被打斷。
據面團攪拌儀測試結果,面團溫度每上升5%時,會造成吸水率3%的增減。
面團溫度越高,蛋白質變性越大,面筋的品質有所下降,抗拉升力降低,同時親水性更加衰退;同時,溫度過高,澱粉糊化與砂糖融化導緻面團黏度增加,影響面團的整體性質。
工/藝/影/響
面團溫度高,發酵急速,酵母老化快,不僅容易産生大氣泡,還加快了面團發酵,面團沒有充分的時間熟成分解面粉。溫度過高,還導緻面筋的保水性變差,導緻組織粗糙、口感幹松。
SUMMER
什麼是熟成?
指的是面團中的澱粉,在澱粉酶的作用下進行分解,一部分成為了糖類,有助于給酵母提供營養,使其更舒适的發酵。同時促使面團整體的性能,成為具有适度延展、粘性及彈性的組織。蛋白質也會被蛋白酶分解,使面團更具有延展性的進入氧化反應,一系列的反應能使面團緊實。
熟成的過程能夠形成複雜的芳香化合物,極大影響面包的風味。
再如開酥面團,需要嚴格控制面團發酵,若出缸溫度太高,面團發酵産生氣泡太多,不僅影響組織口感,還會影響後續包油制程。
控制面團的出缸溫度很重要,幾乎是每一個合格烘焙職人必須掌握的技能。春夏秋冬的氣溫不一樣,每一次都揉和出溫度完全一緻的面團,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将溫度控制在±2℃以内,這樣發酵的偏差就能被控制在10~15分鐘以内。
SUMMER
理想出缸溫度
SUMMER TIME
在講述控制面團溫度的方法之前,先說明不同産品面團出缸的理想溫度是存在差異的:
面包品類 理想溫度
起酥面團 22℃~24℃
法式面團 22℃~24℃
常規面團 26℃~28℃
再來分析一下,影響面團攪拌溫度的因素。
[ 一次發酵法(直接法) ]
面團溫度=(粉溫 水溫 室溫 摩擦系數)/3
[ 二次發酵法(中種法)]
面團溫度=(種面溫 粉溫 水溫 室溫 摩擦系數)/4
低速1分鐘升1℃ 中速1分鐘升2℃
由以上公式,可知影響面團出缸溫度的因素有:
SUMMER
如何控制面團溫度?
SUMMER TIME
接下來王子具體解析控制面團溫度的六個小技巧:
控/制/室/溫
夏天控制室溫的最有效方式是開空調,它能有效調節理想的室溫。另外,每一位在夏天打面的面包師,都值得擁有一個是室内溫度計,方便随時關注室溫的變化情況。
許多前線同行說“空調開了沒用”,如果開了空調室溫仍然降不下來,一定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1
空調是否及時除塵
通常打面操作間的空調最容易吸塵,必須要定期清理清潔!
#2
空調沒出風口是否堵塞
空調出風口的角度以及空調出風口有阻礙物,都會影響制冷效果。
#3
操作間門是否及時關閉
操作間内人來人往,倘若不及時關閉操作間隔門,冷氣也會在無意間溜走。
#4
打面操作間是否有“發熱器”
打面操作間盡量避免放置烤爐等“發熱器”,如果有,請讓它們遠離打面機。
可有的門店後場就這麼大,機器都擠在一起工作。
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
控/制/材/料/溫/度
許多師傅都知道,夏天打面要加冰,因為冰水是控制面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喜歡把大量冰塊倒入面粉中,想借由混拌的力道讓冰塊慢慢融化。這是非常危險的操作,因為大量冰塊短時内無法融化,很容易将粘附上的酵母凍傷,且冰塊太多影響了面團的吸水狀态,影響攪拌進程。
所以,我們盡量使用冰渣泡水,或者将冰塊放入水中待其融化成冰水後使用,或者過濾掉冰塊;極端高溫情況或者使用容易融化的冰沙。
原料中,除了使用冰水降溫,還可以降低其他材料的溫度,如粉類、黃油、雞蛋等。
這種方法在制作開酥面團時,尤其有效。許多面包師會提前一天把原材料放進冰箱裡冷藏,以方便第二天的攪拌制作。
另外,冰冷的黃油硬度高,不易攪拌。冷藏的黃油取出後用擀面杖敲軟,即可加入面團中,起到控溫的作用。
當整體材料的溫度下降就能有效抵消攪拌産生的摩擦熱,倘若還無效,可以考慮攪拌器的問題。
===
使/用/精/良/變/速/攪/拌/器
許多私房店家主打手工面團,即人工摔面來進行面團的混拌,這種方式在夏天極其容易出現車禍現場,原因是手的溫度會不斷傳遞給面團,再者,雖然産生的摩擦溫比較低,但是長時間揉面,也會導緻面團溫度變高,繼而出現各種品質問題。
由此,不管是手工揉面還是機器攪拌,都要平衡摩擦系數與攪拌時間的關系。
在攪拌時,由于面團内部分子間摩擦及面團與攪拌缸間之摩擦,而産生熱。市售的攪拌器通常是1-2檔的變速攪拌器,慢速時,摩擦生熱的問題,并不嚴重,但在高速轉動攪拌時,就會産生很高的摩擦熱。
且每個品牌的轉速不一緻,雖然都是2檔的快速運轉,但是轉速不夠會延長攪拌時間,從而增加了摩擦的熱量,在挑選機器時盡量使用攪拌速率良好的機器。
通常打完一缸面團的時間為10~12分鐘,攪拌速率不夠好的機器,要根據攪拌器的機型大小、面團種類重量、面團性質狀态,靈活調節攪拌速度,以獲得最佳面團溫度。
===
面/缸/控/溫
在夏天,朋友圈經常有人轉發的一個視頻:有人用紙尿布泡水冰凍後包覆在缸壁,給正在打奶油的廚師機降溫,這個原理同樣可以用在面團攪拌器上。
立式的攪拌缸,有的廠家會有大型的冰袋套配備選購,如果沒有,比較簡易的方式是缸底放置一盆冰水進行降溫。
而卧式攪拌器,甚至更大型的工廠面團攪拌器,已經出現雙層的控溫攪拌缸。
雙層夾槽攪拌器
用雙層的攪拌缸,中間夾槽部分,可以通入冷媒以吸收面團熱量。
(1)氣冷:将冷空氣壓入攪拌缸中,直接與面團接觸,其缺點為成本太髙及效果差。
(2)水冷:利用水或鹽水作為冷卻水塔與攪拌缸夾槽間循環運轉,以保持一定之溫度。
(3)管冷:将冷媒之蒸發管,作成片狀,在夾槽中蒸發以吸収熱能。優點是效率高,易于控制,惟成本較高。
雙層的攪拌缸價格昂貴,而傳統卧式攪拌器又難以包覆冰袋,
所以我們可以将冰水倒入缸内,再擦幹,借由冰水的溫度降低缸體的溫度,也能達到控溫的效果。
===
調/整/投/料/次/序
投料順序對于面團溫度的影響也是不能忽略的,對此,我們可以使用以下兩種方法:
#1
後放酵母
為了防止酵母在摩擦生熱中提前發酵産熱,可以在面團攪拌均勻稍微出筋後,再加入酵母混勻繼續攪拌。注意,酵母液要在黃油之前放,否則酵母液不易被面團吸收。
#2
後鹽法
如果攪拌開始就加入鹽,會增加面團50%~100%的攪拌時間。鹽具有緊實面筋的作用,在面團的面筋擴展階段後期,即面團不再粘附攪拌缸壁時,加入鹽,最後再攪拌4~5分鐘即可,縮短攪拌的時間,也起到适當控制面團溫度的作用。
===
改/變/攪/拌/工/藝
直接法操作雖然一氣呵成,但在夏天工作繁忙時,溫度更不易控制,可以試試更改攪拌工藝的方式:
#1
水合法
水合法,即将材料中除酵母、黃油以外的材料混拌均勻無幹粉即可,面團密封後靜置,或者放進冰箱冷藏,冷藏時間最少半小時,在此期間面團會進行水解,産生面筋。然後再依序添加酵母、黃油繼續攪拌,短時間内就可以達理想的面團狀态。
#2
冷藏中種法
冷藏中種法,簡單地說就是将面團分成2次攪打,将中種面團(部分面粉 部分水 部分酵母)攪拌成塊,密封壓平放置冰箱隔夜冷藏,第二天再依直接法的制程繼續完成攪拌即可。
///
關于夏天控制面團溫度的部分
先介紹到這裡咯
倘若你有其他見解
留言和我們一起交流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