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老一輩看來,孩子上幼兒園就是去玩而已,沒必要去浪費錢,在家待着、有家人陪着就是不錯的選擇了。其實,學前班不是去玩,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是重要的過渡和适應階段,雖然的确不會學習到知識,但更多的掌握到必要的能力。
等到了小學,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和沒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差别一目了然。有上過學前班的孩子明顯适應能力更強,也能跟得上老師的課程,表現得比其他的小朋友更加優秀、出色,這也讓孩子在班級裡突出。沒有上學前班的孩子則是比較拘謹,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學習問題很多。
上過學前班和沒上過學前班的差别
就像老一輩的想法一樣,很多家長都誤以為學前班就是讓孩子去玩的,哪能學到什麼知識。其實,學前班可不止是玩玩,而是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
1、懂得與人相處。玩是孩子去适應社會、與他人相處的一種方式,能鍛煉孩子的行為和能力,這的确是學前教育的一部分。上過學前班的孩子懂得如何跟其他小朋友相處,也知道如何與老師溝通,在人際方面沒有遇到大問題。
2、打下學習基礎。雖說學前教育沒有教什麼知識,卻能幫助孩子打下學習的基礎,因為小學的老師很少仔細地講解拼音、字母和音标等知識,學前班則能慢慢地引導孩子去了解,打好小學知識的基礎。
3、良好行為規範。學前班能引導孩子去了解學校的秩序、課堂的流程,也能讓孩子大緻了解自己需要做的任務,幫助孩子去遵守規則、按時完成任務,懂得與同學相處、尊重老師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前班并非指"超前教育"
雖然學前班是鍛煉孩子能力、行為的教育,但這并不是提倡學前班變成"超前教育",過早地讓孩子接受小學、中學教育也是有危害的。
國家也出台相關規定,禁止任何義務教育的超前教育,不倡導各類超前輔導班。學前班同樣也是如此,多早地讓幼兒接受小學知識并沒有好處,反而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危害。
有調查數據指出,超前教育雖然讓孩子得到暫時的領先,但卻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也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壓力,甚至産生焦慮情緒,危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學習和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上不上學前班不是重點,學前教育才是關鍵其實,上不上學前班不是孩子差别的重點,如果家裡實在沒條件支持孩子去上學前班,那麼家長自己就得把學前教育做好。
1、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的行為要從小抓起、從小事做起,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講衛生、懂禮貌、規律作息和飲食、樂于助人等。
2、讓孩子和同齡人相處。如果沒辦法讓孩子去接受學前教育,那麼家長就得創造機會讓孩子去和同齡人相處,而不是隻讓孩子和大人相處,這對孩子的社會交際和适應能力有負面影響。
3、鍛煉孩子各種能力。學前教育是綜合教育,幫助孩子養成自理、自律和學習、交際能力等,父母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鍛煉孩子,如制定作息表、規定讀書時間、培養孩子的興趣等,讓孩子得到更大的成長。
學前班就是讓孩子簡單、快樂地去适應,慢慢地去獲得适應學習生活的能力。家長也不要過度焦慮,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規律,讓他們慢慢走,不要嫌棄他們成長慢,慢慢地見證他們的成長就是最幸福的,也是最重要的。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