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有人就産生一個疑問,為何趙匡胤不立自己的兒子呢?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
趙德秀和趙德林都早夭,所以實際上趙德昭就是長子,趙德芳就是次子。在北宋第二位皇帝登基過程中,“燭影斧聲”已經争議了千年,說是趙光義殺死了趙匡胤,可曆代史學家始終找不到實據,已然成為了千古之謎。
關于趙匡胤之死,《宋史》中描述很簡單,“癸醜夕,帝崩于萬歲殿,年五十。”越是這樣簡單,越是讓後人産生質疑。宋仁宗年間的僧人文瑩和尚最先質疑趙匡胤死因,也由此産生“燭影斧聲”。
趙匡胤死時,趙德昭25歲,讓他繼承皇位也是可以的。封建社會皇帝的意志幾乎能決定一切,皇子的人選皇帝意志很重要。皇子成年後封王是慣例,可趙匡胤遲遲不給趙德昭封王,“故事,皇子出閣即封王。太祖以德昭沖年,欲其由漸而進,授貴州防禦……終太祖之世,竟不封以王爵。”
這就尴尬了,趙匡胤難道真不想死後讓兒子來繼承皇位?這點我們要從趙匡胤在位最後幾年的态度。趙匡胤能黃袍加身,有兩個居功至偉,一是趙光義,二是趙普。由于兩人是開國最大功臣,趙普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史上,史書稱“趙普在中書,其堂帖勢重于敕命。”
換句話來說,趙普的存在能制衡趙光義。趙光義繼位後,趙普不客氣地說:“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趙光義後來回憶自己登基過程中也說,“若趙普在中書,朕亦不得此位!”很明顯,趙普是反對趙光義登基稱帝的。
趙匡胤如果要讓趙德昭繼位,有必要讓趙普站在太子一方,可他如何對待趙普的呢?直接罷相外放。北宋之前的五代是個“槍杆子出政權”的時代,正如《新五代史·安重榮傳》中描述的那樣,“天子甯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五代時期,親王 京兆府尹的頭銜往往就是“太子”的标配,或者說是一個慣例。當趙匡胤親征李重進,趙光義是大内都部署;趙匡胤親征太原,趙光義是東都留守。這意思還不明顯?趙匡胤原本就有讓弟弟繼位的想法。
如果強行冊立趙德昭,一旦趙匡胤駕崩,北宋的江山搞不好很快就涼了。後唐莊宗滅了後梁後,差點就把朱溫的屍體挖出來明正典刑,盡管趙光義雖然外戰外行,可處理内政卻是一把好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