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钗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于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态百相的史詩性著作。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巅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二十世紀以來,學術界因《紅樓夢》異常出色的藝術成就和豐富深刻的思想底蘊而産生了以《紅樓夢》為研究對象的專門學問——紅學。
世難容
曹雪芹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将《紅樓夢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冊判詞》寫在了《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大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這兩組結構完整的組詩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綱。小說這一回,借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钗的命運,對一些重要的女性悲劇人物的性格、命運和賈府的最後破敗,都概括地作了預示。《紅樓夢十二曲》是《紅樓夢》的點睛之筆。而《世難容》是《紅樓夢十二曲》的第六首曲子,這支曲子揭露了妙玉的命運。
妙玉
作品原文:
氣質美如蘭,才華複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绮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歎這,青燈古殿人将老;孤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肮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
氣質美好像那香蘭,才華橫溢賽過神仙。天生的怪癖性格使人感到納罕。你說是肉類很腥膻,看見绫羅綢緞就覺得庸俗可厭;卻不曉得:自命清高人們更妒忌,過分純潔世人都讨嫌。真可歎,古殿海燈旁邊的人兒将衰老,辜負了深紅高樓美女姿色殘!到頭來,仍然是污濁肮髒違背了自己心恩;像是沒有瘢點的白玉掉進爛泥灘;又何須那些貴族子弟歎息無姻緣?
桃花行
曹雪芹将《桃花行》寫于第七十回,出于林黛玉之手,以花喻人,詩情纏綿凄切。《桃花行》的創作正值“初春時節,萬物更新”,此時,離《葬花吟》的寫作已有時日,此時的賈府已不同往昔,距離“惑奸讒抄檢大觀園”(七十四回)的由盛而衰已經相去不遠了。在時令上來說雖然是“萬物逢春”,對黛玉所處的賈府來說卻是夕陽晚景。機敏如黛玉,或許對賈府的這一切變化早有所洞察,又孤苦無依如黛玉,也隻能以筆宣洩自己的情感,以花寄托自己的身世飄零,除此之外,在複雜而嚴酷的家庭鬥争中,黛玉别無他法。
作品原文: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内晨妝懶。
簾外桃花綻開春風柔柔地吹拂,簾内的少女情緒慵懶無心梳妝。
簾外桃花簾内人,人與桃花隔不遠。
簾外的桃花和簾内的人兒,人和桃花相隔不遠。
東風有意揭簾栊,花欲窺人簾不卷。
春風像故意掀開簾栊的一角,桃花想要看看佳人簾子卻不肯卷起。
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簾外的桃花開得依然很豔,簾裡的人兒卻比桃花還要清瘦。
花解憐人花也愁,隔簾消息風吹透。
花兒如果懂得憐愛佳人的話它也會憂愁,風兒把她們互相憐惜的心思透過簾子傳遞。
風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
東風穿過了斑竹作的簾子,桃花開滿了庭院,庭前的明媚春光隻是讓人倍增傷感。
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杆人自憑。
青苔長滿了院子,門幾虛掩,落日下一個人獨自靠在欄杆邊。
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憑欄的人兒在東風裡暗暗哭泣,穿着紅色的紗裙悄悄地站到桃花旁邊。
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
桃花桃葉相互交雜亂紛紛的,花兒吐出了新紅葉兒翠綠如碧。
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
桃花盛開時桃樹好像被煙霧籠罩,如火似荼的桃花映紅了樓台,照紅了牆壁模糊一片。
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
織女的織機上燒破了鴛鴦錦被掉落在地,春夢正酣要移走了珊瑚枕才能醒來。
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侍女用金盆送了水進來,面容的倒影蘸在清冷的泉水中。
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顔色人之淚。
胭脂的顔色這麼鮮豔有什麼能和它相似呢?花的顔色像愁人的血淚。
若将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如果将人淚和桃花相比的話,淚水任它長流桃花仍然妩媚。
淚眼觀花淚易幹,淚幹春盡花憔悴。
含淚去觀賞桃花淚水容易幹枯,眼淚幹了春光已盡花兒也凋萎。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凋謝的桃花遮掩着面容憔悴的人,桃花飛去人也疲倦天色已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栊空月痕!
杜鵑一聲啼叫春色已盡,隻有那寂靜的窗簾上空空地照着月痕。
分骨肉
《分骨肉》是《紅樓夢十二曲》的第四首曲子,這首曲子即賈探春遠嫁他鄉、抛别父母時的哭訴之詞。整首曲子曲調哀怨動人,以賈探春的第一人稱口吻叙述骨肉分離之苦,充滿了傷感之情。
作品原文: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抛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乘孤舟冒風雨遠去三千,把家園情爹娘恩全抛掉。強歡顔,遠出嫁怕有損雙親風燭殘年。慰爹娘,别把兒女來思念。
人生窮富古來由天定, 世間離合一向有因緣。從今後, 兩地各自求平安,我去了,請不要再挂念。
螃蟹詠
《螃蟹詠》出自《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是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钗借吟詠螃餐而進行的一場詩戰。《螃蟹詠》緊接着《菊花詩》,它們是同一次詩會(菊花詩會)上的作品,前有林黛玉的“魁奪菊花詩”,後則引出薛寶钗的“諷和螃蟹詠”。這一時間看起來還是大觀園的“太平盛世”,但正統與異端的激烈搏鬥;嫡庶之間的生死相争,已經連續發生。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年輕一代,在這座實際是危機四伏的“樂園”裡,賞花飲酒,而衰亡的預感,也正在侵襲着他們的享樂生活。同一個螃蟹,持有不同政治立場和不同思想觀點的人,就對它有截然相反的寓意。
賈寶玉所作《螃蟹詠》
在封建瓶逆者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筆下,“橫行”的螃蟹是具有積極意又的形象。因此,賈寶玉借這首詩,表達了他無視封建禮教的約束,不畏封建衛道者的仇視與迫害。
賈寶玉的這首詠蟹詩,是很能體現寶玉性格的頗有特色的佳作。其佳處就在于,詩人敢于毫無顧忌地将一個真實的我和盤托出,為自已的反叛性格抹上了令人矚目的一筆。由詩人對自已大吃螃蟹的狂态的潑墨渲染,展現了詩人在飲酒賦詩的姐妹們中間,完全擺脫了禮法的束縛、充分坦露個性時的歡暢心情。這也就無怪乎林黛玉要對它大加贊揚,說“你那個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詩還好”,并要他留着給人看看。
作品原文: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手持蟹鉗更喜有這桂樹的陰涼,搗爛生姜,置姜末于醋中真使我食興欲狂。
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
如此貪饞會吃的我自然要有酒助興,号為“橫行公子”的螃蟹卻是腹内空空無肝腸。
臍間積冷讒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為貪饞早忘了腹臍積冷的顧忌,手指上沾染腥味洗了又洗還有餘香。
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螃蟹生來原就為滿足世人的口福,稱仙的蘇東坡也曾自嘲平生為口忙。
林黛玉所作《螃蟹詠》
寶玉以螃蟹自況,感情激烈地贊揚螃蟹的橫行無忌,黛玉“詠蟹”亦一往情深地歌頌螃蟹。他們以自己的詩作,再一次顯示了他們的志同道合。他們的詩,是應該放在一起來讀的。
林黛玉這首詩,氣勢不凡,劈頭就是一句“鐵甲長戈死未忘”,熱情地贊頌螃蟹永遠戰鬥的精神。在林黛玉的想象中,蟹殼是鐵甲,蟹螯、蟹腳是長戈,而且是死了也沒有忘記這是他們的武器。這樣,螃蟹就成了一個披甲持戈至死仍不忘戰鬥的鬥士。林黛玉借這首詩,寓托了她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之下決不屈服,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鬥争到死的叛逆精神。
作品原文: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
永遠披着鐵甲永遠持着長槍,就是死了也沒能忘。你那鮮紅色相堆上盤碟,卻又惹人喜愛個個争先品嘗。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雙雙大螯中封滿嫩玉似的白肉,飽凸的蟹殼内塊塊蟹黃撲鼻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觞。
要說多肉更應憐愛你那八隻足,啊,為助情興誰來陪我飲上酒千觞。
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對着佳品美味莫辜負這金秋佳節,好個清風輕拂桂花飄香菊黃帶霜。
薛寶钗所作《螃蟹詠》
同是詠蟹,薛寶钗的《螃蟹詠》卻塑造了螃蟹的另一種形象,當然,也塑造了她與寶玉、黛玉完全不同的自我形象。作為封建衛道者的薛寶钗,則借吟詠螃蟹這個“小題目”,“寓大意思”,嘲笑和辱罵封建階級的叛逆者,攻擊寶黛所走的反對封建宗法制度的叛逆道路是錯誤的,行不通的。
薛寶钗的詩,雖也寫了人們的吃蟹賞桂,但寫來卻缺乏生活情趣。說螃蟹橫行得不到任何好處,最後還是要落入釜中被人吃掉,沒有好的下場。一本正經地以訓導的口吻道出,表現了她那時時事事講求端莊、穩重的性格特點,缺乏的是少女的天真和熱情。對賈寶玉等這些不合世俗、不走正路的人來說,是警誡規勸,露出的是封建已道者的面孔。但是對螃蟹所持的深惡痛絕的感情态度,已是大失大家淑女的風範了。
作品原文:
桂霭桐陰坐舉觞,長安涎口盼重陽。
坐在桂花飄香的桐陰下舉杯痛飲,京都中的饞嘴早已盼望着重陽節的到來了。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被人煮食的螃蟹眼前,橫豎已無路可走,螃蟹殼裡隻有黑色的隔膜和黃色的蟹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單憑飲酒未能抵消螃蟹的腥味,還須以菊作為輔助;蟹肉及蟹的膏黃性屬陰冷,因此食蟹時必須同時吃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現在被放到鍋裡去煮,當時再如何橫行又有何用呢?那月夜水邊,隻留下禾黍的芳香(再也不會有你螃蟹的身影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