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百年前哈爾濱的俄羅斯藝術家們

百年前哈爾濱的俄羅斯藝術家們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19:09:37

(中國這十年·他論)哈薩克斯坦漢學家哈菲佐娃:結緣60餘載 中國仍令我着迷

中新社阿斯塔納9月28日電 題:哈薩克斯坦漢學家哈菲佐娃:結緣60餘載 中國仍令我着迷

中新社記者 張碩

“從19歲開始,我的生活就與中國聯系在了一起。”現年83歲的哈薩克斯坦漢學家克拉拉·哈菲佐娃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談起了她與中國結緣的故事。

百年前哈爾濱的俄羅斯藝術家們(哈薩克斯坦漢學家哈菲佐娃)1

資料圖為哈薩克斯坦漢學家克拉拉·哈菲佐娃。 中新社發 受訪者 供圖

1962年秋天,哈菲佐娃被派往北京大學學習,這也是她第一次去到中國。“在北大中文系學習的一年時間,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迹,讓我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有此經曆的哈菲佐娃,逐漸走向漢學研究的道路。作為哈首位系統研究中國問題的女性、首位高校漢語教研室負責人、首位系統整理中國與中亞關系史學的哈學者,哈菲佐娃在哈薩克斯坦漢學界創造了多項第一。

“我時刻關注着中國,尤其是大學裡的變化令人難忘。”2019年5月,哈菲佐娃受邀到北京參加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大,她見到了許久未見的中國老同學,“一同回憶起勤奮學習的舊時光”。

百年前哈爾濱的俄羅斯藝術家們(哈薩克斯坦漢學家哈菲佐娃)2

資料圖為哈薩克斯坦漢學家克拉拉·哈菲佐娃。 中新社發 受訪者 供圖

“我走到曾經住過的26号樓,如今那裡已變成研究生宿舍。年輕的學生們熱情地接待了我,他們朝氣蓬勃的樣子令人鼓舞。”哈菲佐娃說,“現在的北大校園,漂亮,有朝氣,充滿現代化氣息,不僅教學設備世界一流,硬件配套設施齊全,師生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值得贊賞的是,中國學生的心态越來越開放了……”

在她看來,北大校園的變化,可以看作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縮影。“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取得堅實成效,其他設定的任務目标也将完成。這些發展成就,不僅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聲望,同時讓中國在國際舞台赢得了更多敬意。”哈菲佐娃表示,近年來,随着世界對中國尊重感的提升,中國聲音正被更多傾聽,這同時也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每一次去北京,我都會拜訪我的中國朋友,與他們交流對我而言是有趣和有益的。盡管在一些重要問題上,我們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些觀點是截然相反的,但我們始終保持寬容,仔細聆聽對方。”在哈菲佐娃看來,開展文化對話需要寬容、理解和一些相互之間的讓步,還需要耐心、時間以及雙方精神和智力上的共同努力。

研究漢學幾十年,也是研究中國數十載,哈菲佐娃見證了中國的發展曆程,足迹遍布中國多地。“中國在我的生活經曆中占據重要位置。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都或多或少與中國有關。無論是在官方還是私人層面,我與中國人民有着廣泛的接觸,但我仍不能說熟知中國,因為中國的變化就在我們眼前發生。”

在西安,哈菲佐娃曾看到晨練的老人在舞劍,這讓她覺得“中國人很有耐心,也非常溫和優雅”;在哈爾濱,她與友人一起在零下40攝氏度的北方冬天裡迎接紅火熱鬧的中國新年,“中國城市風貌”令其印象深刻;在甘肅,她感受過黃河四季風光,她覺得在這裡出土的“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就是“絲綢之路”最具詩意的象征……

百年前哈爾濱的俄羅斯藝術家們(哈薩克斯坦漢學家哈菲佐娃)3

資料圖為哈薩克斯坦漢學家克拉拉·哈菲佐娃。 中新社發 受訪者 供圖

“我們更多是通過一個國家的人民,通過與之交往來感受這個國家。”談起從事哈中文化交流的感觸,哈菲佐娃舉例說,在中國工作期間,需要經常乘坐出租車。“中國的出租車司機是十分有趣的交談者,他們喜歡談論當前大家關注的話題,并且觀點很有意思。”

文化溝通可以增加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了解和信任,讓世界變得更加包容。哈菲佐娃表示,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哈中交流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我相信,疫情終将過去。在不久的将來,中亞各國同中國的人文交流,特别是科教合作必将展現勃勃生機,邁上新的、更高的水平。”

“‘中國’這個詞簡短卻迷人,讓我想要不知疲倦地認識它。”對儒家思想有着深入研究的哈菲佐娃說,“未來,我将繼續密切關注中國的發展和變化。”(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