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是鱗翅目的昆蟲,絲綢的主要原料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産中國,華南地區及台灣俗稱之蠶寶寶或娘仔。家蠶的英文名為“silkworm”(意為“絲蟲”)是因為它用絲織繭。繭是由一根300-900米長的絲織成的。現如今我國繭絲綢産量與出口量均占世界總量的70 % 以上, 已成為可以主導世界繭絲價格走勢的繭絲綢大國。
下面介紹一下蠶種、蟻蠶、蠶蛹、蠶蛾的形态及桑蠶的生長特點。
蟻蠶:蠶從蠶卵中孵化出來時,身體的顔色是褐色或黑色的,極細小,且多細毛,樣子有點像螞蟻,所以叫蟻蠶。蟻蠶長約2毫米,體寬約0.5 mm,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後,經過2~3小時就會進食桑葉。
蠶的眠性:蠶寶寶
食桑量極大,因此,長得很快,體色也逐漸變淡。但它的食欲逐漸地有所減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絲,将腹足固定在蠶座上,頭胸部昂起,不再運動,好像睡着了一樣,稱作“眠”。眠中的蠶,外表看似靜止不動,體内卻進行着脫皮的準備,脫去舊皮之後,蠶的生長就進入到一個新的齡期,從蟻蠶到吐絲結繭共蛻皮4次。具有眠性是蠶的生長特性之一,眠性是蠶的遺傳性狀,同時也受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國飼養的蠶屬四眠性品種。
蠶齡:又稱齡期,表示蠶寶寶處于某一個發育階段。從蟻蠶到第一次蛻皮為第一齡;眠起後進入第二齡;再次蛻皮後進入第三齡;第三次蛻皮後進入第四齡,第四次蛻皮又稱大眠。大眠後就進入第五齡,五齡的蠶寶寶長得極快,體長可達6~7 cm,體重可達蟻蠶重量的1萬倍左右。
熟蠶:蠶寶寶到了五齡末期,就逐漸體現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糞便由硬變軟,由墨綠色變成葉綠色;食欲減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虛,胸部呈透明狀;繼而完全停食,體驅縮短,腹部也趨向透明,蠶體頭胸部昂起,口吐絲縷,左右上下擺動尋找營繭場所,這樣的蠶就稱為熟蠶。
成蟲期結繭:人們把熟蠶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蠶便吐絲結繭了。結繭可分為四個過程:1.熟蠶先将絲吐出,粘結在蔟器上,再吐絲連接周圍蔟枝,形成結繭支架,即結繭網。繭網不具備繭形,隻是一些松軟淩亂的繭絲層,以作為結繭的支架。2.蠶結制繭網後,繼續吐出淩亂的絲圈,加厚繭網内層,然後以S型方式吐絲,開始出現繭的輪廓,叫做結繭衣。繭衣的絲纖維細而脆,排列極不規則,絲膠含量也多。3.繭衣形成後,繭腔逐漸變小,蠶體前後兩端向背方彎曲,成“C”字型,蠶繼續吐出繭絲,吐絲方式由S形改變成∞形,這就開始了結繭層的過程。4.當蠶由于大量吐絲,體軀大大縮小時,頭胸部擺動速度減慢,而且沒有一定的節奏,吐絲開始顯得淩亂,形成松散柔軟的繭絲層,稱為蛹襯。
蠶蛹:蠶上蔟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複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别雌雄。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并呈土褐色時,它就将變成蛾了。
蠶蛾(成蟲):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鱗毛,但由于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複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三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産下受精卵。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産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蠶蛾産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