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輩子隻能做好一件事情

一輩子隻能做好一件事情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2 03:18:42

一輩子隻能做好一件事情?勞動創造幸福,勞動創造未來在惠山區堰橋街道界泾村,有一位遠近聞名的全國勞動模範邢梅珍今年66歲的她提起當年的往事,總是笑眯眯地說:“我一輩子就做了養鴨這件小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一輩子隻能做好一件事情?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輩子隻能做好一件事情(一輩子做一件小事)1

一輩子隻能做好一件事情

勞動創造幸福,勞動創造未來。在惠山區堰橋街道界泾村,有一位遠近聞名的全國勞動模範邢梅珍。今年66歲的她提起當年的往事,總是笑眯眯地說:“我一輩子就做了養鴨這件小事。”

四千隻小雞掘到第一桶金

1983年的界泾村,尚是一片江南魚米之鄉的景象。當年大年初三,村西頭老孫家粉刷了老屋,給兒子讨了新娘子。到了正月十五,老孫主持分了家産,老人把米囤裡的米倒出來一稱:17斤!按人頭平分,小兩口分到了9斤米。就在這一天,新娘子邢梅珍偶遇大隊書記邱雲福,她提出為了克服家庭困難想養些小雞,但不知政策允不允許?“當然允許了!現在不僅允許私人養雞,鄉裡的信用社還有扶持資金哩。”

聽了書記的話,第二天一早她就跑到信用社辦了4000元貼息貸款,又趕到縣養殖場訂了4000隻小雞,租下了大隊空置的倉庫,還買了一船稻谷當飼料。雖然邢梅珍在娘家時雞鴨鵝之類的沒少養,但養這麼多的小雞,還真是頭一回。她和小雞們吃住都在一起,不嫌髒臭,到年底,她的小雞終于順利長大出售。一算賬,去除成本,償還貸款,每隻雞淨賺三角錢。更驚喜的是大隊為了鼓勵養殖出台了新政策,鄉裡也有獎勵。合下來,一隻雞正好有1元的收入,4000隻雞,就是4000元!這在當年,可是一筆巨款。

養鴨養成了“鴨司令”

和大多數農民一樣,有了錢的第一個想法是蓋新房。房子蓋起來後,邢梅珍和隊裡許多農婦一樣進了家門口的拉鍊廠。這時邱雲福又不淡定了,好不容易樹起的養殖緻富典型不能就這樣倒了,鄉裡的領導也是這個意思。在領導的工作之下,邢梅珍決心重新投身養殖業。這次她從當時的無錫縣養殖場相中了一個從英國引進的新品種“櫻桃谷鴨”。這種鴨隻要50天就可以長成。成品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适合做烤鴨、鹽水鴨、闆鴨、香酥鴨等。她又找信用社貸了款,承包了村裡的幾十畝水面,一次性購買了1500羽鴨苗。

每天一早,她吆喝着小鴨們出鴨棚,邢梅珍走到哪裡,鴨鴨們就跟到哪裡,嘴裡還“嘎嘎嘎”地叫個不停,就像她在指揮着千軍萬馬一樣。這為她赢得了一個伴随一生的美名——“鴨司令”。

她一面從書中學習養殖技術,一面向獸醫站的專家請教。她建起了“有腳”的鴨棚,就是把鴨棚建在池塘邊,棚底鋪着網格狀的細竹條。這樣的鴨棚便于清理,每天隻要用清水沖一沖,糞便就流到池塘裡。池塘裡水肥了,微生物就多了,遊在池塘裡的鴨就能吃到活食,還能放養魚苗,又增添了額外的收入。同時又修建起好幾個大型沼氣池,用沼氣生火做飯,冬天為小鴨取暖,這樣養鴨環境也更好了。

沒幾年時間,邢梅珍養的鴨子不斷增加,從幾千、幾萬到上百萬隻。規模越來越大,她“鴨司令”的名聲也越傳越廣。

做成養殖事業 帶動一方緻富

邢梅珍養鴨成名,也帶動了四周的群衆。那些年裡,經她指導過的養殖戶,遠遠近近竟有近千戶,遠的輻射到了上海、安徽、浙江等地。邢梅珍對上門者毫不保留地傳授經驗。逢到請她指導的,她就将求助的家庭編成路線,按圖索骥一戶戶上門。

邢梅珍說:“我能有今天,靠的是政府及鄉親們,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萬紫千紅才是春,大家都來搞養殖,還能形成規模效應,大家都有利呢。”2006年,堰橋順新禽業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邢梅珍出任社長。為周邊各村養殖戶提供苗鴨、飼料,幫助銷售,為養殖戶提供了共同緻富的平台。

邢梅珍幾十年如一日堅守養殖行業,還善于審時度勢,不斷轉型升級。2009年禽流感席卷了亞洲,養殖大戶邢梅珍同樣深受其害。再加上環保的力度越來越強,她決定轉型肉鴨的深加工。她購買了設備,添置了冷庫,從外地購買雞鴨,研制出鹽水鴨、啤酒鴨、醬鴨等成品,還加工生産醉蟹、鹌鹑蛋、太湖魚等真空包裝産品,以“錫梅”的品牌銷往各地,帶動了更多人走上勤勞緻富的道路。

作為一位勤勞緻富的帶頭人,邢梅珍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女能手、全國“三八”紅旗手。2010年,她又成為惠山區第一位女性全國勞動模範,赴京參加了表彰大會。(胡建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