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黃河邊的古山寨?仰韶村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三門峽黃河邊的古山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仰韶村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 吳曉鈴
10月17日-20日,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在河南省三門峽舉行,這座位于黃河之濱的美麗城市吸引了衆多關注。
位于三門峽渑池縣境内的仰韶村,百年前的一次考古發掘,讓這座小村落名揚天下,成為——仰韶文化發現地、仰韶文化命名地、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地,由此揭開了中國考古學百年奮進發展的序幕。
作為中國第一個被發現和命名的考古學文化,仰韶文化年代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分布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考古學文化,由此發出華夏文明第一縷曙光。
在大會舉行期間剛剛建成開放的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集遺址保護、科學研究、教育科普、休閑觀光為一體,将仰韶文化博物館、發掘紀念點、考古展示區等景觀串點連線,行走在這裡,似乎可以感知百年前考古學家們在這裡第一次進行發掘時的心潮澎湃,也可以看到仍在持續進行的考古發掘的最新進展。
深厚的底蘊、多樣的地貌,留給了三門峽豐富的文旅資源。在這裡,還有着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壩”的黃河三門峽大壩、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的陝州地坑院文化旅遊區、作為絲綢之路唯一的道路遺迹入選世界文化遺産的崤函古道、原址原貌展示出規模龐大的車馬坑群遺迹的虢國博物館等。
黃河三門峽大壩
相傳大禹治水,用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河道中的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門,三門峽由此得名。
三門峽黃河大壩
黃河三門峽是我國在黃河幹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黃河大壩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壩”。
陝州地坑院
“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在距離三門峽市區10餘公裡的陝塬上,有一種獨特而奇異的民居形式,人們不是在土地上修建房屋,而是“向下挖坑、四壁鑿洞、穿靴戴帽、美化裝飾”。
陝州地坑院
地坑院建造曆史悠久,根據文獻資料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軒轅黃帝時期,人們就已掘地為穴而居。地坑院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虢國博物館展出車馬坑遺迹
虢國博物館
建立在西周虢國墓地遺址上的一座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占地10萬平方米,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收藏有數量豐富、制作精美的陪葬青銅器、玉器等國寶重器,在墓地中,還出土了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鐵劍,将中國鑄鐵技術提前了兩百年。特别的是,博物館中原址原狀展出了國君虢季、虢季夫人梁姬及太子墓陪葬車馬坑,規模宏大、令人震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