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王琳 見習記者 彭景
“聚焦加快實體經濟發展,我們選擇把降成本作為突破口,把降電價作為‘牛鼻子’......”繼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後,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團組開放日活動上,“實體經濟”四字再被提及。
2017年3月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貴州代表團開放日活動在京舉行。圖為會議現場。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張凱 攝
作為經濟發展的根基,實體經濟的确不容小觑。
那麼,着眼貴州,實體經濟發展如何?在發展實體經濟上,貴州有何實招?
2016年以來,貴州省新産業、新商業模式等新經濟發展成效突出,以大數據為引領的新興實體經濟、傳統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實體經濟及一、二、三産業内各種特色實體經濟蓬勃發展。
金融活水 灌溉實體經濟
“對于我們公司來說,技術、市場已經沒問題了,目前最讓人頭疼的就是資金。”貴州天豪民族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碧維告訴記者,公司緻力于生産青蒿素類産品,産品遠銷國外。但因流動資金大,常常面臨資金周轉難等問題。
近年來,“企業貸款難和銀行難貸款問題交織”雖是我省經濟運行中面臨的主要困難。但同時仍有各方因素在影響:随着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産業的發展模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産業面臨轉型升級;而新興産業發展動力不足,需政府助力推進。
2016年7月31日,全省工業及大數據信息産業項目銀企對接簽約會在貴陽舉行。圖為簽約會現場。 當代貴州全媒體見習記者 賈智 攝
“舉辦四次大規模銀企對接會,落實貸款項目2789個,到位資金1526億元。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别達到23770.93億元和17857.8億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金融支持是我省的一大重要舉措。從中獲益的,涵蓋工業行業的各個闆塊,包括能源、磷煤化工等傳統支柱産業,以及大數據、大健康醫藥等五大新興産業、大中小微等企業。
甕福集團沙特項目施工現場
僅在2016年全省工業及大數據信息産業項目銀企對接會上,作為電商之一的貴陽市醫藥電商服務有限公司,獲得了建行貴州省分行1.5億元授信支持。而代表我省能源、磷煤化工傳統支柱産業的甕福集團、開磷集團,分别與多家銀行共簽訂了90多億、116億元的合作協議。
傳統産業 深化改革扶優促強
目前,我省能礦産業占比仍然超過50%。能源、磷煤化工等傳統支柱産業仍是支撐貴州經濟命脈的組成部分,此外,煙酒茶等傳統特色産業,在貴州經濟貢獻中仍是功不可沒。
傳統實體經濟,除了給予金融支持,還能怎樣助其有效發展?
2016年,我省通過開展千企改造行動,騰訊等68家大數據企業提供了173個轉型升級的解決方案,全國185名大數據專家,為貴州的煙酒、化工、建材等傳統産業開展了會診服務,50多家示範企業建設了一批智能化的車間和智能化的工廠。
其中,茅台集團與阿裡巴巴、用友等合作建設互聯網 服務平台,進一步廣泛地應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促進企業産品、技術和模式的創新,用大數據來改善供給質量,提高供給體系對需求體系的适應性,推動傳統産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和服務化轉型。
亞洲首個坑口大型肥廠,開磷集團大水工業園年産120萬噸磷铵生産區全景。潘蘭海 攝
回首過去,因宏觀經濟下行,市場競争激烈等因素,我省傳統産業的生産經營形勢曾十分嚴峻。其中,作為磷化工行業龍頭企業的開磷集團更是首當其沖。
在省政府支持引導下,開磷集團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加快落後産能淘汰,通過轉型升級、深化改革,積極參與遵義電解鋁、氧化鋁、鴨溪電廠、烏江電廠的資産進行重組整合,實現區域内電力直供、孤網運行,有效實現了節能環保、降低企業生産成本,推動了開磷的磷化工、煤化工,黔北地區鋁業的發展。
深化改革,扶優促強。以開磷、甕福等省内磷化工行業龍頭企業着力延伸産業鍊條,引導中小企業圍繞龍頭企業重點發展下遊精深加工産業和關聯産業,促進形成精細磷化工産業集群,實現集聚發展、集約發展。
新興産業 依托大數據崛起
提及貴州新興實體經濟,想必大多數人會想到2016年迅速崛起、引人關注的貴州智能終端産業制造業。
2016年,貴州手機産量13031.26萬台、居全國第4位;筆記本電腦和平闆電腦産量317.43萬台、平闆電視産量191.24萬台,均居全國第10位。這令人矚目的成績背後,是貴州乘着大數據東風,曆時兩年半創造出來的。
從空白到趕超,從技術匮乏到智能終端制造大省,貴州用實打實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貴安新區 大數據雲計算信息園。張林 攝
現今,在日新月異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大數據已成為重要的戰略性資源。近年來,貴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大數據産業發展,為貴州、貴陽大數據的興起營造了良好環境。
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馬甯宇曾表示,“大數據本身就是實體經濟,發展大數據産業就是發展實體經濟。”
恰似萬花筒一般變化豐富,大數據催生新經濟、新業态,從大數據産業衍生出的實體經濟,多種多樣、形式不一。可以小到隻是利用數據分析、生産地上的一塊瓷磚,也可以大到擁抱互聯網、問診治療救人無數。
電子信息(大數據)産業孵化園
三大通訊運營商南方數據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綠色産業園、中關村貴陽科技園等依次在貴州落戶;國家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大數據交易中心先後建立起來;洪災預測雲——“東方祥雲”“朗瑪互聯網醫院”“貨車幫”等陸續上線......各家企業,紛紛擁抱大數據,利用大數據,迅速發展着多式多樣的新興實體經濟。
信息産業的領軍企業紛紛落戶貴州,多個以大數據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産業基地拔地而起......這一切,不僅僅是因為貴州制造成本、用電成本低,更因為有了貴州大數據這個良好的“孕育體”,以及令投資者動心、讓企業發展、讓産業有保障的系列政策紅利。
多重疊加的政策紅利,使得貴州大數據産業發展風生水起。全國人大代表、貴安新區黨工委書記馬長青表示,“大數據政用、商用、民用的廣泛推進,為貴州發展數字經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建立現代産業體系提供了現實條件和強大的動能。”
(部分圖片來源于《我們的十二五》畫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