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微信點贊很少正常嗎

微信點贊很少正常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4:32:22

網上看到一個比較紮心,卻引起很多人共鳴的話題:“為什麼微信好友越來越多,點贊的卻越來越少,是不是人緣太差了?”

評論區網友們紛紛從話題吸引度、好友親密度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剖析,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條評論是這樣寫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微妙,不是你我的問題......”

真正決定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的,其實是我們對事物的見識與内心的格局,見識的深淺決定人生的深淺,格局的大小決定了人生之路是寬是窄。

微信點贊很少正常嗎(微信上好友很多)1

年少時,總覺得自己是人群的中心,所有人圍着自己轉。年歲漸長才逐漸懂得,我們并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重要。

朋友圈作為一種社交渠道,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負擔,朋友圈裡的點贊尤其是個大課題,看似簡單的點贊往往折射出十分豐富的社會關系和交往心理。

點贊曾經是一個新穎、時髦的行為,但随着社會深層次的發展,簡單的點贊背後,其實藏有不少門道的。

01 你為什麼會在意是否有人點贊

為什麼人們如此熱衷于點贊?人類在朋友圈點贊或評論,都是社會理毛行為。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妮可·艾利森指出,人們在社交媒體的點贊和評論行為,都是在表示他們對對方的關注,這就像靈長類動物互相捉虱子,期待自己的示好能得到積極回應,期望将來也能得到對方關注。

點贊雖然是虛拟世界中人際互動的必備利器,但該功能的許多特性和三次元中的人際交往原則是相吻合的,尤其體現在這個“贊”字上。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從社交經驗中可以得知,贊美是人與人之間增進感情的重要手段,而點贊是一種維系關系、表達喜愛的重要手段。

微信點贊很少正常嗎(微信上好友很多)2

在人體大腦裡面有一塊區域叫做“紋狀體”,是專門掌管人在被稱贊後的行為的地方,隻要你被贊,它就會被激活。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不斷地刺激這部分大腦紋狀體,确實能夠刺激人類更好地執行任務。

點贊之交,看似如蜻蜓點水,但對一些人來說卻是感情的聯結點,因為無論是否走心,點贊這個行為背後首先讓人覺得被認可和關注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做“曝光效應”,意思是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隻要某個人或物經常出現,就能增加我們對TA的喜歡程度。

當人們給對方的朋友圈點贊時,要麼是因為認可發布朋友圈的人,要麼是對方發布的内容引起了你的共鳴,要麼是希望通過點贊這種行為讓對方知道你在關注TA,無論是哪一種原因,一個能夠讓你動動手指去點贊的人,至少說明TA在你的内心有一定的存在感。

微信點贊很少正常嗎(微信上好友很多)3

正是因為點贊這個行為在一定程度與彼此之間的在意和關注程度挂鈎,所以朋友圈裡的點贊行為開始成為了一種社交困擾,就像有的人看到每次自己發的朋友圈都沒人點贊時,會陷入一種“人緣太差” 的自我懷疑之中。

02 為什麼給你點贊的人越來越少了

随着“好友”越來越多,朋友圈點贊對一些人來說成了需要拿捏分寸的舉動。這個贊點還是不點,需要細細思量,令人左右為難,成了朋友圈的社交潛規則。

人民日報曾有一份關于點贊背後心理動機的問卷調查,63%的人表示點贊是對朋友圈内容的認同、喜愛、贊賞;10%的好友表示是被私信求贊的;6%的好友表示點贊是因為對方是自己的領導或者上司,點贊是為了迎合對方刷存在感;6%的人表示是因為集體活動或者成果展示必須點贊;4%的人表示是因為羊群效應、跟風從衆,大夥都點我也點;11%的人表示是因為其他原因。

微信點贊很少正常嗎(微信上好友很多)4

從點贊的行為背後我們可以看出,點贊除了代表贊同或者認可外,還可能是一種商家用來宣傳的手段,或者是一種職場需要,更有甚者不代表任何意義,隻是一種跟風行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互動性越高的朋友圈,點贊和評論的人也就越高。

點贊的動機主要是以上幾種,那麼不願意點贊的人又是出于何種原因呢?好友越來越多,點贊的人卻越來越少了,真的是因為人緣變差了麼,其實不然,點贊人數越來越少可能還真不是你的原因。

①不了解你的人越來越多,點贊數自然越來越少

對于人際交往原則,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近300名大學生安排進有17棟樓的宿舍區生活數月後,發現大多數人在此期間結交的好朋友都是同一棟樓的,再細分,發現好朋友裡又有很大部分就住在僅隔幾個門之外。由此,得出一個結論:人們更傾向于和離自己較近、經常有機會接觸的人發展親密關系。

微信點贊很少正常嗎(微信上好友很多)5

那麼,這個結論用于朋友圈點贊也就很好理解了,雖然好友數量在增多,但是平時經常有交集的好友卻有限,甚至随着工作和生活節奏變快,能夠經常保持聯絡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了,朋友圈在擴大,内心的好友圈卻在縮小,不了解你的人越來越多,點贊數自然也越來越少。

有一句話說:“三千點贊之交,不如知己一二。”

人際交往是需要經營的,不是那種點贊之交,盡管點贊反映了人際,但是生活的暖意還是從現實中得到的,所以,對于朋友圈的點贊人數,真的不必太過在意。

②倦怠心理

雖然人們可能出于各種動機卻點贊,但是朋友圈點贊歸根結底是一種原生的、自發的、從心的社交圈互動方式。

随着微信加的人越來越多,社交圈子也越來越雜,随之而來的代購、微商廣告之類的功利信息越來越多,求點贊和求轉發的信息也越來越多,當大量無用信息淹沒了我們真實的社交需求後,人們對于朋友圈的抵觸情緒也越來越大,有人稱之為“社交媒體倦怠症”

即現在很多人使用微信社交時,會産生一種消極情緒,他們不僅自己少發朋友圈,點贊、評論等也相應減少。

微信點贊很少正常嗎(微信上好友很多)6

《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一份數據曾顯示,社交媒體的狂潮正在退卻,人們花在社交工具上的時間正在變少,在接受調研的中國網民中,有15%的人認為社交媒體導緻其生活質量變差。

在這種倦怠情緒的裹挾之下,再加上各種噱頭的的集贊活動,人們真正願意花給好友點贊的機會自然就很少了。

③朋友圈早已不是熟人社交,而是陌生人的江湖

有個好友曾跟分享說,上學時她很喜歡發朋友圈分享生活,可是參加工作後,随着好友列表中的工作夥伴越來越多,她發朋友圈的欲望就越來越小了,最後,她幹脆連朋友圈都懶得看了。

随着微信逐步替代“名片”功能後,有人調侃說朋友圈早已不是熟人社交,而是陌生人的江湖。深以為然,随着好友列表增多,朋友圈早已不是那個能讓我們逃離現實、安全表達自我的社區,而變成了比真實社交圈還要可怕的“圈子”

經典社會學理論“鄧巴數字”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系的人數最多為150人,看似更加開放的社交媒體也逃不出這個數字。

随着好友的增加,朋友圈泛化現象愈發明顯,大家對朋友圈的定位逐漸從“情感連接的平台”轉變為“獲取信息和社會資源置換的平台”,這一轉變這極大的消解了情感互動的意義,降低了用戶點贊的熱情。

03 發朋友圈不是為了取悅誰

在綜藝節目《朋友請聽好》中,何炅曾提到:“我從不在朋友圈宣洩情緒,因為我覺得那個東西,你說給别人聽也沒用,别人誰也幫不了你。所以我從不說,我的朋友圈就是個笑話集錦。”

朋友圈,是我們的個人标簽,是我們放松的地帶,有時候,我們太累了,找不到人傾訴,沒有人理解,就會把這些憂傷寫在朋友圈;有時候,我們遇到值得慶祝的事了,找不到人分享,就會把這些喜悅記錄在朋友圈……

微信點贊很少正常嗎(微信上好友很多)7

發朋友圈應該是一種自發的個人行為,而不是為了取悅誰,所以有沒有人點贊又如何呢?更何況,真正關心你的人,不一定會出現在你的點贊列表裡。

知乎上網友@無法觸碰的愛曾這樣講過自己的故事,她說有一段時間她曾陷入了朋友圈沒人點贊的焦慮裡,尤其是她的圈子很小,自認為關系很好的朋友幾乎不點贊她的朋友圈,而其他朋友随便發點什麼,就能有幾十個共同好友贊他們,這讓她感覺好像并沒什麼人在乎她的感受,又或者說大家其實都不怎麼喜歡她。

有了這種焦慮之後,她從一開始肆無忌憚發朋友圈單純表達感受,再到字句斟酌很久才發一條、放上去幾個小時沒人點贊立刻删除,逐步發展到最後為了不讓自己難受,幾乎不發朋友圈了。

可有一次因為一件事情她的心情比較複雜,于是她忍不住發了一條朋友圈,果不其然,半天都沒有一個人點贊,就在她又感覺自卑,打算删掉朋友圈時,奶奶忽然發了語音過來問她朋友圈說的是什麼意思,這時她才意識到:我們的生活、心情不是沒人關心,而是我們沒有把太易得的關注放在心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的朋友圈不是為了迎合誰,更不是為了取悅誰,隻是為了有這樣一小方天地,做一個真實而鮮活的自己。我們太過在意别人的時候,往往就容易弄丢了自己,感情裡是這樣,朋友圈裡也是這樣,把那些困擾着你的枷鎖都卸下,你的人生才能變得輕松自在。

今日話題讨論:覺得朋友圈點贊人數越來越少是因為什麼呢?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