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上午,長征五号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标志着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空間站核心艙的發射對于我國航空事業意味着什麼?空間站将建成多大體量?帶着這些疑問,一起來聽聽中科院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鐘紅恩的專業解讀↓
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除了空間站還有啥?
Q:空間站核心艙都有哪些實驗将進行?太空實驗室都有哪些設施?
▌ 中科院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 鐘紅恩: 核心艙的發射,實際上是啟動了我們建造國家級太空實驗室的第一步,也是奠基性的一步。我們會進行兩方面的科學實驗,艙内有兩個大型科學實驗設施 ,即無容器材料科學實驗櫃和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櫃,我們在艙外還配備了空間環境要素監測的載荷,可以開展軌道大氣、高能粒子、太陽射線的監測和相應的科學研究。
我們要建立國家級太空實驗室,整個空間站工程包括三個艙:核心艙、實驗艙一、實驗艙二。另外,我們還将有個伴飛的巡天空間望遠鏡。空間站和巡天空間望遠鏡上的科學研究設施,共同組成了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100噸量級!
空間站體量“不容小觑”
Q:中國空間站體量到底有多大?設計在軌運行時間多長時間?
▌ 中科院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 鐘紅恩: 空間站是一個大平台,最後建造完成後整個空間站的體量可以達到100噸量級 。首次實施了500公斤級的大型科學實驗設施,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例如天宮一号、天宮二号,我們每一次任務,整個科學實驗設施總共加起來也就是五、六百公斤。現在我們在空間站上配置了13台科學實驗櫃 ,每一台科學實驗櫃實際上就是一個領域的專業實驗室,每一台科學實驗櫃都是500公斤級的,相當于一顆中型衛星的體量 。
▌ 中科院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 鐘紅恩: 另外,我們在空間站艙外還配置了暴露實驗平台,暴露實驗平台上我們都可以開展艙外的科學研究,比如天文觀測。整個空間站在軌運行時間可以超15年以上 ,我們國家這些科學家可以做長遠的計劃,可以做得非常深入,這樣對他們産生成果也是非常有利的。
Q:載荷專家也将加入宇航員隊伍?
▌ 中科院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 鐘紅恩: 我們空間站是一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以前沒有這個條件,以後基本每年就有1—2次(貨運飛船)任務 ,那麼科學家的研究項目很快就可以上去開展研究,研究完之後,通過載人飛船把它下行下來,科學家在地面再去做深入挖掘,周期會很短。将來我們要上載荷的專家,也就是專門的科學家在軌去開展實驗,這樣我們就可以取得更多的成果。随着我們國家空間站開始在軌建造,我們也首次有載荷專家在軌去深入參加我們的實驗。
這些航天研究
将影響我們的生活!
Q:在核心艙上将進行哪些科學實驗?又有哪些研究将影響我們的生活?
▌ 中科院空間應用系統 副總師 鐘紅恩: 比如說無容器材料科學實驗,這裡面要做的一個研究,就是一個高折射率的镧钛玻璃,這種玻璃的折射率可以達到2.4,跟鑽石是等價的。用于光電子領域,它就可以替代價格昂貴的鑽石,如果裡面摻入稀土元素的話,它可以做出發光率很強的材料,在汽車的激光照明領域也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除此之外,這種高折射率的玻璃可以用在相機上,這樣的話像素可以分辨率更高,并且它可以做得更小。
監制丨陸毅
制片人丨王剛 王宇
記者丨楊弘楊
視頻丨劉立江
編輯丨豐樹琪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