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起初稱“離支”“離枝”,宋代《太平廣記》《本草圖經》等書引三國時期《扶南記》,說該果樹的枝條弱、果蒂牢,果實難摘下,需連同枝條一起割下,所以稱“離枝”,後來演變為荔枝,并有“丹荔”等别名。
中國的荔枝不僅品種繁多,而且良種紛呈。據說,唐代楊貴妃嗜啖鮮荔枝,唐玄宗為博其笑顔,下旨派人從南方遴選良種鮮荔枝,快馬加鞭、日夜兼程,火速送往長安宮中。彼時路途險阻,運送荔枝的勞卒與馬匹不斷暴斃于途,但仍須前赴後繼地執行“禦旨”。後來,楊貴妃喜食之良種荔枝被稱為“妃子笑”,而唐代詩人杜牧則深為感慨地寫下了“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
荔枝主要供人們作水果食用,但在食用過程中,人們發現它具有某些醫療保健功效。荔枝果肉生津止渴、開胃止嘔、補血滋體,可供病後體虛及久瀉、血崩等患者食療;煅荔枝核有溫中、理氣、止胃痛作用。明代《景嶽全書》所載“荔香散”是取煅荔枝核研粉1錢、木香研粉8分,以溫開水調服,用于治療胃脘之痛。此外,每日取荔枝幹10枚,大米适量及紅糖,煮粥,可作為“五更瀉”的食療。
現代科研表明,不同品種的荔枝果實,其成分不完全一緻,良種荔枝的果肉營養價值更高,它富含糖分(葡萄糖、蔗糖、果糖)、維生素C和鉀,還有果酸、葉酸、芳香性物質等。食用荔枝果肉有益于補充人體能量、提高耐力、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緩解呃逆與洩瀉、改善失眠與健忘情況,并有補血、止血、滋潤皮膚等效用。
中醫學認為,荔枝性偏“燥熱”,對某些病患者可能加重其症狀,如咽喉炎、口腔黏膜痛等。糖尿病患者更須慎食荔枝。
《家庭用藥》2010第6期63頁
(當歸 艾蒿 忘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