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運動品牌之一,Nike至今已經走過了50年的發展曆程。3月17日,Nike全球總部舉行了一場線上活動,共同探讨品牌過去半個世紀裡,在環境保護、社區建設等企業社會責任層面的思考與探索。
在此一周之前,他們也剛剛發布了品牌2021财年《影響力報告》,從減少環境足迹、激勵下一代動起來,以及創造多樣和包容性三大維度,呈現公司過去一個财年所做的努力。而這,也已經是他們第20年發布此報告了。
面向上一财年公布的Purpose 2025目标計劃,Nike在過去一年中取得了怎樣的進展?通過這份報告,他們想要向消費者傳遞怎樣的信念?
文 / 李祿源 編輯 / 郭陽
體育的世界裡,從來不缺少「長期主義」。
對長期主義的堅持,往往體現在對目标的兩點清晰認知之上:一、相信目标最終可以實現;二、知道目标的達成無法一蹴而就。
這一點在頂尖運動員身上得到了最直接的體現。無數名留青史的運動員都是在日複一日的堅持中,最後突破了自己乃至人類的極限。而當我們把視線投向賽場外,會發現在體育行業中,這種「長期主義」精神從一個人對目标的追求,逐漸變成了一群人、一個組織甚至是一家企業的堅守。
01
第20年發布影響力報告,Nike踐行長期主義
1972年,秉承着造出全世界最棒跑鞋的夢想,菲爾·奈特帶領30名員工齊聚一堂,成立了Nike公司。從那時起,Nike便一直堅持以「更好地服務運動員」為品牌價值觀導向——而這,也正是那時他們所認為的「DO THE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
如今50年過去,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人們參與運動時面臨的挑戰也早已不隻是一雙跑鞋——全球變暖、氣候變化以及環境危機帶來的影響正不斷威脅着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對耐克而言,「正确的事」這四個字中所包含的使命和期待,也随着這些變化和新的危機而不斷延展。為此,Nike在過去半個世紀裡也逐步将目光投射到賽場之外,以實際行動推動世界向前,踐行品牌長期主義理想。
Nike位于俄勒岡總部廣場上的「DO THE RIGHT THING」雕塑裝置
3月10日,Nike正式發布了其2021财年《影響力報告》,從減少環境足迹(Planet)、激勵下一代動起來(Play),以及創造多樣和包容性(People)三大維度,呈現公司過去一個财年所做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Nike第20年發布《影響力報告》了。作為行業的引領者,如今的Nike相比20年前顯然肩負了更多責任,但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還是當下運動市場持續發力、并在《報告》中有着重要占比的環保議題。
在Nike的理念中,保護地球環境就是保護體育運動的未來。
這其實不難理解,在耐克看來,地球就是我們所擁有最大的運動場,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運動員。落在一些具體項目上,比如對于近年來熱度急速攀升的滑雪、攀岩等以天氣為導向的戶外運動而言,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而對于職業運動員,環境污染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身體和訓練方式,甚至影響場上表現。
基于此,作為行業領先企業,Nike自覺有義務思考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從設計、制造、運輸和銷售各個業務環節,通過主動創造解決方案、推動可持續創新來保護地球環境。
主打環保理念的Nike Space Hippie鞋款
2021年,Nike首次公布品牌截至2025财年的29項「Purpose 2025」五年計劃目标,希望未來能夠在可持續發展、幫助孩子們「動起來」、以及提升社會平等與包容性等領域取得更大進展,通過運動的力量幫助更多人釋放潛能,推動行業以及世界更好發展。
聚焦環保領域,主要包括将自有或自營設施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0%;實現50%主要原材料(聚酯纖維、棉花、皮料以及橡膠)使用環境友好型材料;10倍數量的成品廢棄物用于翻新、回收或捐贈;實現供應鍊中産生的廢棄物100%不進入垃圾填埋場等。
這些目标,在2021财年都得到了積極的響應,甚至有些任務已經超前實現。
《報告》顯示,2021财年,Nike通過使用環境友好型材料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達到123367噸,比上一财年提高28%;再生聚酯纖維占據耐克鞋類産品聚酯纖維總用量的38%,比上一财年翻倍;自有及自營設施可再生電力使用率達到78%,同比提升30%,已經超過公司此前定下的70%的PURPOSE 2025既定目标;并且實現了品牌100%一類鞋類成品供應商的制造廢棄物避免垃圾填埋。
與此同時, Nike也在《報告》詳盡闡述品牌在大中華區降低碳排放的實踐,比如:
2021财年,為實現中國自有和自營設施100%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Nike繼續在物流中心擴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和使用規模。Nike中國合約工廠的太陽能裝機容量大幅提升,進一步探索供應鍊中的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替代燃料、電動汽車和鐵路系統,幫助Nike在出運貨物階段減少了572.4噸的碳排放量;新推出的「公路直達(Road Direct)」模式用卡車運輸取代空運,在保持線上訂單服務水平的同時幫助Nike在2021财年減少了70%的空運排放量……
與此同時,在自營門店的構建上,Nike也将可持續性納入到他們的零售設計理念中——2021财年在中國開設的Nike新門店中,有8家獲得了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認證,其中兩家為金級認證。此外,在Nike大中華區總部園區,有30%的可用停車位支持電動車充電。
可以說,不論是從供應鍊着手降低碳排放,還是通過技術創新減少廢棄物污染,Nike都以自身行動深度踐行着品牌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長期願景,并将其融入市場發展的每一個業務環節,逐步向「零碳排」的目标邁進,也為行業發展打造了一份絕佳的範本。
然而,踐行環保理念是一個漫長的過程,Nike如今所取得的成績也絕非一日之功。在這份耀眼的成績單背後,是品牌堅守長期主義,對可持續理念始終如一的思考與探索。
02
30年探索,Nike打造循環式可持續解決方案
一個真實的數據是,随着快時尚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于衣服、鞋子等産品的重複使用率越來越低,大量的廢棄造成每年有超過千萬噸塑料廢棄物被填埋或流入海洋,後者是地球近三分之二氧氣産量的直接源頭。
這些塑料廢棄物無法自然降解,腐爛過程長達上百年,在此期間,它們會被分解成無數細小的碎片,給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基于此,限塑運動在近十年來也成為人類史上發展最快的環保事業之一。
然而曆經數年摸索,人們逐漸意識到,被動等待廢棄物循環解決方案的逐步完善已不可取,需要更多具備實力與影響力的企業,更為主動地探索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方案。
Nike早期球鞋回收計劃海報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環境問題剛剛作為一個社會新興議題進入大衆視野,Nike便已經開始思考如何通過自身行動減輕環境污染。
彼時人們生活中大量廢棄的鞋子無法得到合理處置,隻能被當做垃圾扔掉,經分類後與其它塑料廢棄物一同送往各地的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給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在此背景下,Nike于1992年在北美及法國、德國等歐洲多個國家開創性地推出了「Reuse A Shoe」球鞋回收計劃,于品牌指定門店内設置回收桶,并将回收而來的鞋子通過Nike Grind技術研磨成橡膠顆粒,再用于制造新的耐克産品以及包括運動場、跑道或者手機殼、地毯等在内的諸多其他物品。
如今,Nike Grind項目運營已近30年時間。而根據官方數據,在此期間,Nike自有品牌及其合作夥伴産品中使用該技術生成的環保材料總量已超過1.3億磅(約5.9萬噸),這無疑是個驚人的數字。
2015年,Nike Grind 計劃正式在中國落地。從2015年到2021财年底,耐克通過利用Nike Grind材料已在中國多地建造了 14個 Nike Grind 運動空間。其中有很多項目都重點關注偏遠貧困山區、農民工子弟學校學生的運動及身心健康,為孩子們提供全新的運動場地。
學生們在Nike Grind運動場上進行鍛煉
與此同時,Nike Grind材料也被廣泛應用到耐克實體零售環境設計當中。比如在耐克廣州品牌體驗店,約有10%的回收材料來自于Nike Grind,店内的橡膠地闆和陳列支撐架便來源于它。
耐克廣州品牌體驗店内的展示架廣泛使用了Nike Grind
Reuse A Shoe和Nike Grind的出現,從概念上改變了廢舊産品的最終歸宿,極大減輕了由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但對于行業而言,其最大的污染來源,仍在源頭——根據Nike的統計,原材料占據他們整個産品生産過程中70%的碳排放量。
因此,Nike在過去20年裡,一直專注于原材料創新、以及對環保材料的應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再生聚酯——一種由塑料制品回收處理後打造而成的環保材料,與傳統材料相比,再生聚酯能夠極大減少産品生産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由再生聚酯材料打造而成的巴黎FC隊服
1999年,Nike面向一年後即将舉行的悉尼奧運會,首次使用該材料為運動員設計制作了一款運動背心産品,引發行業轟動;如今,再生聚酯纖維已經占據Nike鞋類産品聚酯纖維總用量的38%,并且絕大部分足球和籃球服産品都由這一材料制成。
時至今日,随着Nike在可持續領域的不斷深耕,他們也于2019年推出全新升級的「MOVE TO ZERO」理念,旨在實現品牌未來發展中的零碳排、零廢棄目标。
而到了2021年,伴随着「MOVE TO ZERO」理念的推進,Nike也正式推出了「Nike Recycling and Donation」回收與捐贈計劃,以及「Nike Refurbished」翻新計劃。
前者作為對「Reuse A Shoe」球鞋回收計劃的全面升級,标志着Nike在鞋類之外,首次接受廢舊運動服裝的回收與捐贈,從更為廣泛的品類上為改善環境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後者作為Nike全新推出的翻新處理機制,也将有效延長輕度磨損、99新或輕度瑕疵運動鞋的使用壽命,并幫助消費者以更加優惠的價格選購到心儀的産品。盡管目前這兩項計劃還隻針對北美及歐洲市場提供服務,但未來也将進一步拓展其業務覆蓋範圍。
可以說,不論是環保材料的不斷研發,還是對廢舊産品的回收、處理、再利用,Nike曆經30年探索與創新,在極大程度上減輕了運動産品所造成的環境壓力。
然而放眼未來,想要真正實現循環式的可持續解決方案,無疑需要從源頭入手,在産品設計之初,便将可持續理念融入整個過程之中,打造出産品壽命期滿後可以被輕松分離并且進行再加工、回收和再利用的材料 。
而這,也正是Nike近年來發力探索的方向之一。
Nike所構建的循環式解決方案閉環
比如在2020年推出的Space Hippie系列,就是 Nike 探索可持續發展未來性的鞋類系列。
該系列以工廠生産邊角料和消費後的廢料等「生産廢料」為原材質,将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與颠覆性的前衛設計巧妙融合。四款Space Hippie運動鞋整個制作過程涉及的材質至少75%-90%為再生滌綸材質「變廢為寶」的紗線,以及回收Nike ZoomX泡棉和坑狀泡棉(标準耐克泡棉與Nike Grind橡膠的混合物),每一雙Space Hippie都利用了至少25%-50%重量的再生材料。
而另一款能夠充分體現Nike循環式解決方案閉環思想的産品,便是Nike Air Zoom Alphafly Next Nature。産品的Flyprint和Flyknit混合型鞋面織物,全部來自于Zoom Air氣墊的生産邊角料通過3D打印被重新利用和制作而成;同時,鞋子的ZoomX中所用再生材料的重量占比至少達到 70%。
Nike Air Zoom Alphafly Next Nature
03
環保,終将成為人類生存的永恒議題
把時間撥回到1972年,也是Nike公司正式成立的同一年,一部名為《宇宙靜悄悄》的電影在好萊塢上映。影片講述了科技主宰的世界環境下,一名植物學家花費8年時間通過太空飛船守護着地球上帶出來的最後一片「森林」,卻在最後一刻被迫将其引爆的故事。
在那樣一個時代,人們驚歎于導演道格拉斯·特朗布爾超凡的想象力,以及他呈現于熒幕上無與倫比的科幻視覺效果,卻沒人相信影片中的場景終有一天會在人類世界真正上演。然而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進程中,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已然成為全球範圍内最受關注的社會議題之一。
同樣是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Nike持續推出創新的技術手段和服務理念,并為運動員和體育世界構建起更為美好的未來。在Nike成立之初,這樣的行動或許并不為人所重視,但在社會環境發展面臨嚴峻困境的當下,這些行動所針對的問題,則成為每一個人都要面臨的共同挑戰。
《宇宙靜悄悄》海報
時至今日,當人們探讨科學技術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關于「技術中立」的聲音仍不絕于耳。這樣的觀點似乎意在表明,由相關技術所産生的道德、倫理價值都是事後的,與技術本身無關。初看頗有幾分道理,但仔細想想,其實任何技術的發明與應用,都自帶其價值取向,并将對社會整體價值觀産生影響。
Nike行走于行業前沿,通過對環境問題的思考,将一系列回收、再制作理念與創新技術帶入大衆視野,引領行業變革,也使環保成為了當下無數體育消費者内心衡量的一把标尺。
而伴随着品牌創新循環式解決方案的推出,以及全球範圍内氣候問題的不斷升溫,Nike也勢必将再度引發人們對于未來運動産品設計、制造的新一輪探讨。
「DO THE RIGHT THING」。對于品牌而言,做正确的事,在很多時候并不容易,然而更難的,是始終如一堅持去做正确的事情。
Nike首席可持續發展官Noel Kinder在總結品牌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所做的努力時說道,「氣候變化是一個龐大的、複雜的問題,我們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将其解決。但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們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且能夠發揮催化劑的作用,吸引更多企業參與進來,共同解決這一難題。」
氪體作為受邀媒體,參加了17日于Nike全球總部舉行的線上圓桌活動,圖中左三為Noel Kinder
從品牌2021财年《影響力報告》中看,在50年始終如一的使命指引下,Nike在環保道路上已經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績。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相較于報告數據上的亮眼表現,我們或許更應當看重他們以使命為驅動力并推動世界不斷向前的堅持。
世界馬拉松名将基普喬格曾說,「人生和世界就像是馬拉松比賽。沿途會有平坦的道路和自由的時刻,也可能有崎岖的山路和重重挑戰。跑一場成績優異的馬拉松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經年累月的訓練和堅持。應對氣候變化同樣如此。高瞻遠矚是好事,理想遠大也是好事,但隻有憑借堅持和承諾才能赢下這場最重要的比賽。」
在經曆了多年效益至上的粗放型經濟發展後,想要利用自身影響力将整體大環境拉回正常的發展軌迹,注定有着漫長的道路要走。而以Nike為代表的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理想型企業們,更要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繼續堅守長期主義,于環保道路上砥砺前行,以堅定的決心和意志,将理想主義化為現實,為消費者參與體育運動創造出一個美好的環境。
正如著名詩人、藝術家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在2012年一次振聾發聩的「給年輕人的演講」中所講,「在這個時代,做一個人就夠難的了。你要對生活有希望,你要身體健康,你要有所追求……你想做什麼都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你想做什麼,去追求它,并意識到這一切并不容易。」
在很大程度上,運動品牌的發展同樣如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