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莊子也是一個睿智的人

莊子也是一個睿智的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3:22:31

生氣,是因為格局不夠

莊子《逍遙遊》中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一個早上破土的菌子,它是不知道什麼叫做晦、什麼叫做朔的;每個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後一天叫晦 。蟪蛄,就是夏天出生的蟬,一般到秋天就死了,所以說它是不知道春秋的。

視角越狹隘,看這個世界和别人就越黑暗

小知不及大知。就是說活在很小的意識雷達範圍裡的人,是無從知道更寬闊的意識雷達映射下的世界的。比如川普天天指責美國的經濟不好,是因為中國人搶了美國人的飯碗。結果一個從中國前去的操着流利英文的前英語老師馬雲,在一個論壇上用簡單的幾句話,就讓美國的媒體大驚失色。

他說:“美國在過去30年總共花了14萬億美元去打仗,如果你拿這個錢在美國國内投資基建、幫助民衆和開發中西部,會帶來很大的改變。”

巴菲特前些年買了一個美國的鐵路公司的股票,看來又要暴漲了,因為川普肯定會在美國發起新一輪的财政擴張政策,推動美國的“鐵公基”——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巴菲特的股票,真實地反映出了他的眼界。

巴菲特

别人不了解你這件事情,其實很平常

《莊子》說小知不及大知,大知能夠看到小知看不到的東西。我們都能看到别人對自己的誤會——領導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幹,客戶不知道我們為他做了多少不容易的功課,員工不理解領導白天做老闆、晚上睡地闆的辛苦……這些都是常見的小知。如果你能夠看寬一點點,你就會變得不那麼容易生氣了。

《論語》裡面有一句話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為什麼那些統稱為“君子”的人,他能夠在别人不了解他誤會他的時候,不生氣呢?不是因為他品格高尚,也不是因為他被訓練得不生氣、不哭泣、不放棄,而是因為他有更寬闊的智慧,他能看到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其實也不了解别人。

如果你能理解,你不了解别人這件事是如此地普遍的話,你就可以對别人不了解你産生深深的同情,這種同情隻有同情,而沒有憎恨。這是“人不知而不愠”的智慧基礎。“小知不及大知”,說的就是這個東西。

莊子也是一個睿智的人(莊子2個不生氣的大智慧)1

用不同的維度看問題,是最好的從容之法

有一樣東西叫做無影燈,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圈燈。當燈從左上角打過來的時候,自然就會在右下角産生一個影子。但是如果在右上角還有一個燈,那這個影子就不存在了。如果它是一圈燈,自然就更不會有影子了。

《心經》裡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有陰影的地方叫無明。是什麼東西障礙住了你的所見,讓你産生了心理的陰影?那個障礙物是什麼?那個障礙物就是你的偏見,就是我們看問題時小知的角度。一個隻有一個角度看問題的人,很容易陷入簡單的判斷。

你批評任何東西的時候,你是否會有一個暗暗的自我覺察:有沒有可能我陷入的是一種意識雷達太狹窄而帶來的偏見呢?我是否落入了小知的角度呢?

《莊子》在“小知不及大知”裡面,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猜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意識地告訴自己,很可能對于更寬闊意識雷達的人的視野來說,你還處在偏狹當中。而因為這種偏狹産生的驕傲、憤怒、懷疑、不滿、妒嫉等情緒,都隻是因為“無明”。所以說糟糕的情緒不僅僅來自于糟糕的習慣,更來自于沒有打開的智慧。

什麼叫智慧?《莊子》所說的智慧就是大知,就是你是不是可以随時随地地變換很多的角度,用不同的維度去看一件事情。

如果你發現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變得更加能夠從多角度看一個問題,變得更加從容的話,那恭喜你,你大知了。

莊子也是一個睿智的人(莊子2個不生氣的大智慧)2

快樂,來自放過自己

莊子《逍遙遊》中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你是不是會被“我有功勞”“我需要刷存在感”“我有作用”等意識所綁架?而莊子用整篇《逍遙遊》所講的,就是如何不被各種事物所綁架。

如何不被關于“大和小”的概念所綁架,如何不被“我有用”還是“我沒用”的觀念所綁架,如何不被“我到底是好還是壞”所綁架……

“成佛”就是成為一個内在逍遙的人

《金剛經》裡有四句特别有力量的話:“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你看到《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再看到《金剛經》講“無我相,無人相”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一種強烈的震撼?他們其實在講同一件事情。

《金剛經》裡說的“無我相”,就是不要被那個所謂的“我”的概念綁架。“相”大概可以翻譯成“觀念”或“概念”,你在心裡的那個“相”,就是你的觀念所形成的那個狀态。

不要被内在的那個關于“我”的概念所綁架,叫“無我相”;不要被别人心目當中的“你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子的人”所綁架,叫“無人相”;不要被一個時代的洪流趨勢所綁架,人雲亦雲,随波逐流,随大溜從衆,叫“無衆生相”。

所以我們從《金剛經》的這四句話反過來看《逍遙遊》時,我們似乎就可以感受到,人類最聰明的智者到了某個狀态都會湧現類似的感慨。什麼叫“成佛”?不是說金光閃閃,不是法力無邊……所謂“成佛”其實隻是成為一個内在自我、自在、自由、自信的人。

當有了這樣一種心智模式和心理能量的時候,自然而然地,一切事情都不會給你帶來過多情緒上的困擾。

我們的貪嗔癡慢疑、怨恨惱怒煩,其實恰巧就是因為我們有了人相、我相、衆生相和壽者相。用莊子的話來說,我們被一種真假、美醜、權利、個人品牌、是否有用、是否有文化、是否有人生意義……這種隐約的内在觀念綁架了。

成佛和獲得逍遙,其實都是一樣的道理。

莊子也是一個睿智的人(莊子2個不生氣的大智慧)3

我們的不幸福是内在的心智模式構建的

莊子在《逍遙遊》裡,用了一個又一個像蒙太奇一樣的故事呈現給我們看:我們的不自由、不快樂,是如何借由我們内在心智模式構築起來的。

比如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有了恐懼的習慣。現在看過來,可能是因為從小我們的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不知道除了用恐懼之外,還有什麼更有效而快速的方法;于是他們用了老虎、用了派出所民警幹部,來恐吓我們就範,趕緊吃飯、趕緊睡覺、趕緊做作業。

當我們後來不再害怕老虎,不再害怕民警的時候,卻留下了害怕的習慣,它是如此地隐形,以至于我們沒有發現它,但它限制了我們的逍遙。

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從小他的父母告訴他你不夠優秀,所以很多的人會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所擁有的這一切。

有一些長得很漂亮的小女孩兒,她的媽媽可能會很擔心她小時候把自己弄得太漂亮會不利于學習,會有意地把她弄得不那麼漂亮。當她長大的時候,她對自己的性感、美麗就會産生一種深深的暗暗的恐懼,她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還有一些父母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告訴他們,我們家很不容易,你讀書要珍惜,爸爸媽媽賺錢很困難。這樣的教育雖然能夠讓小朋友建立起珍惜财富的觀念,但同時也讓這個孩子在這一輩子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去擁有财富。

這就是我們是如何成為一個習慣性恐懼、習慣性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習慣性覺得自己不配、習慣性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的人的。

我們不得不發現,每一個人都在過往的種種時間、種種機緣裡面,形成了以上種種的心智模式的障礙。是這一切禁锢了我們,讓我們成為了一個不自在的人。

我們不需要抱怨父母,因為父母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所以《金剛經》才講“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莊子》才講“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我們需要的是走出來。

莊子也是一個睿智的人(莊子2個不生氣的大智慧)4

覺察,就是邁向了自由的方向

我們不需要去抱怨,我們隻需要覺察。當我們覺察到所有的不快樂、不自在、不幸福,都僅僅是因為有一個隐形的罩子在禁锢着我們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勇敢地邁向了自由的方向。

在入睡之前,或許我們可以一起來做一個簡單的練習,去想一想那些最讓你不爽的人。因為這個最讓你不爽的人,會真正地幫你發現你不爽的原因。

那個讓自己不爽的原因,就是你内在的恐懼,内在的分别心,内在的擔憂。當你了解,那隻是一個概念上的假想的時候,或許你就可以放下與它的對抗了。你無需告訴任何人,但你必須要自己知道,你在和什麼對抗。

由于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當中需要不斷地競争,所以習慣性地對抗就構成了我們心智模式的一個必然。

它幫助了人類的演化,但同時有一個副作用,這種習慣性的對抗讓我們不懂得如何去愛,甚至不懂得如何愛自己,讓我們心生憎恨之心,讓我們無法接受一切,讓我們在與他人的溝通過程當中,有意無意地成為了一個競争對手。

它讓我們不快樂,讓我們最終産生許許多多的遺憾......

所以孔子說仁者無敵,他說的意思就是一個真正地接近于逍遙狀态的、有廣泛的同情心和智慧的人,是不會輕易地樹立自己的敵人的。他在與衆生互動的過程當中,會找到如何與他們和諧相處的方法。

這一切都來自于我們對事情真相的洞察和理解。

一切睡不好的覺,都和你内在的某一項的對抗有關,找到它,發現它,解開它,接受它。

當你睡好覺以後,你會在第二天早上發現自己像一個孩子一樣,充滿了勃勃的生機。

來源: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