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此闡述“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重在治國。
老子反對諸侯國以強淩弱、以大欺小的兼并戰争,厭惡貧富對立、兩極分化的社會現實,因此,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提出“小國寡民”的社會主張:國家要小,百姓要少,不要對外擴張,不受他人兼并,自給自足,互不往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不受外來幹擾,固守傳統不變,自安其俗,自得其樂;器具、車船、甲兵之類統統棄而不用,珍視生命,順應自然,不聽信盲從,不見異思遷,固守家園,終老一生,一切都恢複到遠古單純質樸的狀态。顯然,這是老子虛構的理想社會,完全符合他韬晦自保、避世全身的思想追求。
如果從反對壓迫、反對戰争的角度來說,這種理想顯然具有進步意義,給人以美好的啟迪和向往,但是,這種複古倒退的設想,畢竟脫離社會實際,根本不能實現。
使國家小,使百姓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卻不使用,使百姓重視死亡而不向遠處遷徙。雖然有車船,沒有乘坐遠行的必要;雖然有武器,沒有列陣示威的必要。使百姓回到用結繩記事的境況。
百姓都認為自己的飲食甘美,認為自己的衣服漂亮,認為自己的居所安适,認為自己的風俗快樂。毗鄰的國家互相可以看見,雞狗的叫聲互相可以聽見,而百姓直到老死,都互相不往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