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片
疱疹性咽峽炎好發于1至7歲的小兒,尤其是5歲以下的幼兒,每年4至7月或夏秋季為發病高峰期,具有很強的傳染性。目前,各大醫院兒科門診每天會接待不少疱疹性咽峽炎患兒。家長們更是談“疱疹”色變。其實,懷疑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峽炎也請不要緊張,如有異常,請盡快前往醫院就診,遵醫囑治療。在此,我為各位家長做個小小的科普,希望減輕家長的恐慌。
什麼是疱疹性咽峽炎?
疱疹性咽峽炎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該病以突發高熱、咽痛、咽部出現疱疹,并伴明顯疼痛為主要症狀。該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病,夏秋季是高發季,尤以季節交替時為高峰。
疱疹性咽峽炎的臨床表現
該病大部分為普通型,不需要特殊治療,可自愈。但也有少數比較嚴重,需要前往醫院對症治療。
疱疹性咽峽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發熱:表現為突然高熱,體溫可高達39至41℃,可在出現疱疹前,也可以是疱疹出來時發熱。
咽喉部疱疹:該病最主要的特點為咽喉部出現黃色或白色疱疹,最常見的部位是腭舌弓、軟腭、懸雍垂及扁桃體,少部分可在舌頭、硬腭。該疱疹初起表現為丘疹,在24小時内生成囊泡,直徑約1至2毫升,周圍有紅暈。
疼痛:由于咽喉部的疱疹,年長兒童可自訴咽痛,嬰幼兒則表現為哭鬧、煩躁、拒食、流口水,甚至嘔吐。
疱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一樣嗎?
疱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為“表兄弟”關系,臨床表現和病原學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小小的區别。
發熱程度:手足口病的體溫以中低熱為主,而疱疹性咽峽炎則為高熱。
疱疹部位:手足口病除了咽峽部的疱疹外,手心腳心,甚至軀幹部也有疱疹,而疱疹性咽峽炎則沒有上述部位的疱疹。
病原學的區别:兩種病都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但是也有一些細小的區别。小兒疱疹性咽峽炎以柯薩奇病毒為主,而手足口病除了柯薩奇病毒之外,還有腸道病毒71型等20多種腸道病毒。
如何判斷疱疹性咽峽炎?
如果寶寶突發高熱、咽喉痛,小嬰兒拒食,并看到咽喉部有紅色疱疹,很有可能就是該病了。
需要去醫院就診嗎?
大部分疱疹性咽峽炎表現為輕症,是可以自愈的,但是,也要警惕重症病例出現。如果孩子高熱不退、精神差、小便量少,甚至出現高熱驚厥的情況,建議盡快前往醫院就診。
該病是如何傳染的?
各年輕段均可患該病,兒童1至7歲為易感人群,傳染源為疱疹性咽峽炎患兒和隐性感染者,傳播途徑以糞-口傳播為主,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比如飛沫、咳嗽、打噴嚏,以及被該病毒污染過的物品均可造成傳播。
該病具有3至5天的潛伏期,在生病後1周,該病的傳染性最強,孩子的糞便及呼吸道分泌物均有此病毒,如果孩子接觸過此類患兒或者此類患兒接觸過的物品,均可發生此病。
該病怎麼治療?
需要使用抗生素嗎?
該病屬于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的藥物,抗生素治療無效,如濫用抗生素,不僅無效,還有可能導緻腸道菌群失調,引起腹瀉,甚至發熱。
在家如何護理患兒?
該病因發熱時間長,可持續3至5天左右,家長會很艱辛,時時處于糾結擔心的狀态,而孩子因咽痛,會哭鬧、拒食,家長會更心疼,作為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1.發熱時,可給與退熱對症治療,口服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等安全的退熱藥,上述退熱藥為國際公認的安全有效的退熱藥,家長可放心服用;
2.如飲食欠佳,水分攝入量少時,可給與少量多次的喝水,水溫可涼一些,以防刺激到孩子的咽喉部,引起疼痛,如不願意喝水,果汁也是不錯的選擇,甚至可以用補液鹽Ⅲ補充離子;
3.觀察是否有重症表現,比如高熱驚厥、嘔吐、嗜睡等症狀。
怎樣預防疱疹性咽峽炎?
1.盡可能避免與疱疹性咽峽炎患兒及其物品的接觸,盡可能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不要使用其他孩子的水杯玩具等;
2.勤洗手,該病以糞-口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所以勤洗手是非常有效的預防方式,飯前便後及外出歸來都要及時洗手。
疱疹性咽峽炎患兒是否需要隔離?
在2019版的《疱疹性咽峽炎的專家共識》中,建議隔離治療2周,因為該病出現症狀的前1周,傳染性最強,孩子的糞便、呼吸道分泌物及餐具玩具等,都有可能附着該病毒,所以建議居家隔離,以免引起大範圍的流行。
(作者系甘肅省中醫院兒内科醫生周維維)
來源: 蘭州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