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北京時間7月7日10時38分
将迎來小暑節氣
俗話說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伴随着滾滾熱浪
一年中最熱的三伏也近在眼前
面對酷暑的挑戰
怎樣才能“清涼一夏”呢?
小暑節氣
有一個特别的節點
就是入伏
7月16日進入三伏中的頭伏
今年的三伏長達40天
俗話說
“熱在三伏”
此時
要麼沒風
即便有風
也常常是裹挾着熱浪的風
天地間仿佛變成了蒸籠、烤箱
自然萬物經受着高溫極緻的考驗
海報制作:方金洋
【小暑三候】
第一候,“溫風至”。溫風,就是熱風。明初政治家劉基有“江上火雲蒸熱風”的句子。風本來應該是涼的、冷的、寒的,但這個時候,偏偏是熱的。“至”是極緻的意思,熱風到了極緻。
第二候,“蟋蟀居壁”,蟋蟀已經感受到自然的肅殺之氣,蟄伏在洞穴的牆壁上,為七月飛赴田野做準備。昆蟲千千萬萬,蟋蟀,又名促織,是詩詞中的寵兒,與之媲美的大概隻有蟬。《詩經》中就有“蟋蟀在堂”的篇章。
第三候,“鷹始擊”。“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那是秋天最動人的風景。小暑時節,蒼鷹開始練習搏擊。動物對大自然的感知,總比人類要敏感許多。
小暑習俗
小暑時節,一些糧食已喜獲豐收,我國各地有“食新”的習俗,即吃新米、喝新酒。“農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後,做好美食祭祀谷神和祖先,然後衆人再品嘗。民俗中的‘吃新’有‘吃辛’之意,即把辛苦全都吃下去,期盼來年少受勞苦,風調雨順,日子越過越好。”天津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
新華社發(謝尚國攝)
小暑養生
民間有“小暑過,一日熱三分”的說法,進入小暑之後,胃腸道也容易困倦,食欲下降,既想消暑,又要保護腸胃健康,該如何做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内科陳廣成主治醫師指出,保護腸胃首先注意飲食,冷凍食物、冷飲切勿過量,尤其是空腹或劇烈運動後,否則會使原本充血的胃腸道血管收縮,容易引起痙攣,導緻腹痛腹瀉。最恰當的做法是常溫食用或飲用;宵夜時切忌暴飲暴食或過量飲酒,過飽或過飲均是誘發急性胃腸炎和胰腺炎的重要誘因;最後就是充足的睡眠和穩定的情緒非常重要,注意高溫天氣不要長時間地戶外活動,腸胃也需要規律地休息。
綜合:中國搜索綜合新華社、央視網、羊城晚報
來源: 中國搜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