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
什麼!德國人用過的閃電戰術,早就被我們老祖宗用爛了,二戰時德國閃擊波蘭,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沒想到居然是我們老祖宗早就用過的戰術了,大家好,我是浮光幻影,長按點贊加關注,今天我們來講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是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五百多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牧野之戰中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時間來到商朝統治末期,商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帝辛登上王位,他在統治期間加強了聚斂、搜刮财富的力度,大興土木,揮霍無度,築鹿台,一是為了固本積财,長期駕馭臣民,二則是為了讨好妲己,遊樂賞心,他還建造酒池肉林供自己享樂,荒淫無度,帝辛的搜刮與驕奢,激化了社會矛盾,階級鬥争日趨尖銳,此外,他長年勞師遠征,先征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一定程度上擴大商王朝的疆域,維護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但他窮兵黩武,影響了農業生産,為商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與此同時,在今陝西關中平原沃野上的周部落慢慢發展壯大,到文王姬昌繼位後,周已經成為一個令夏王朝忌憚的存在,纣王帝辛一度囚禁姬昌于羑(有)裡(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文王姬昌就是在這裡推演伏羲八卦,著成《周易》一書。周人通過用寶馬、美女賄賂帝辛的方式,釋放了文王。文王回國之後,謀商之心并無松懈。他一方面倡導發展生産,大肆搜捕逃亡奴隸,防止勞動人口流失,增強周族實力,使周國附近一些部落歸附。另一方面進行武力擴張,根據《尚書》記載,周國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及密須(今甘肅省靈台縣)等小國,以固後方,接着東伐耆(齊)國(在今山西長治西南)、又伐邘(魚二聲)(今河南省沁陽市),最後伐崇國(今陝西西安市戶縣),深入到商朝的勢力範圍。此時周國已“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文王便遷都于豐都(今陝西省西安市戶縣沣河西岸),準備進攻殷商。
周國在他的統治下勢力強盛,文王死後,他的次子姬發即位,史稱周武王,武王姬發對内重用賢良,繼續以姜太公(即姜尚、姜子牙)為軍師,并任用弟弟周公旦為太宰,政治蒸蒸日上。對外争取聯合更多諸侯國,壯大力量。武王審時度勢,積極為滅商準備條件,等待時機。為便于進攻商都朝歌,周武王在沣水東岸建立新都鎬京(今陝西西安)。
公元前11世紀初,社會矛盾愈加尖銳,纣王帝辛對東夷發動了大規模的戰争。商朝國都朝歌兵力空虛,武王知道此時滅商時機已經成熟,于是通知各諸侯國在盟津(今河南省孟津縣東北)會盟,一起舉兵伐商。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初春的一個拂曉,商周兩軍在牧野(今河南汲縣北)展開了一場生死大戰。姜子牙精選兵車三百輛,勇士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組成伐纣大軍。各諸侯率兵車四千乘與其會合,周軍到達商都朝歌郊外70裡處的牧野,商纣王也集結了70萬(一說17萬)兵馬趕至牧野。戰幕拉開,姜子牙帶領精銳為先鋒在前面挑戰,随後姬發率領大隊人馬攻擊商纣王的軍隊。商軍雖然人多勢衆,但士卒多是臨時拼湊的奴隸和戰俘,他們本就對帝辛恨之入骨,現在又讓他們去送死,于是很快他們紛紛調轉武器,反殺商軍,結果天還未亮,這場曆史性的大戰就分出了勝負,帝辛見大勢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亡。姜子牙引姬發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自此從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前後延續五百餘年的商王朝就此滅亡,周王朝誕生。
但牧野之戰并沒有完全消滅商朝,商朝原領地的一部分作為纣王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國,作為商朝的延續,商朝南征的軍隊也沒有被完全消滅。周武王死後,武庚聯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發動“ 三監之亂”,最終被周公旦和 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殘餘勢力才被完全消滅。
好了,你對牧野之戰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評論區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