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隻說要發工程索引EI,一大堆高校老師拿着個EI會議就以為“老子天下無敵”,發了個EI會議走出了發CNS的氣勢,學姐隻想默默笑笑不說話。單位有關發論文的文件,你真的看懂了嗎?今天,距離你看懂單位文件還差多少進度條?
看懂單位文件進度條
工程索引EI是由M國工程師學會聯合會于1884年創辦的曆史上最悠久的一部大型綜合性檢索工具,是科技界共同認可的重要檢索工具,主要分為EI期刊論文和EI會議論文兩大類。EI期刊和EI會議傻傻分不清楚,還拽得二五八萬的,小心被别人笑話。
六親不認的步伐
首先,EI期刊論文指哪些?EI會議論文又是什麼?EI期刊是全球範圍内的一個數據庫,在國内有着較高的認可度,雖說與SCI相比要稍顯遜色,但在國内教授、副教授或者其他科研人員的職稱晉升中也能發揮明顯作用,主要收錄工程技術領域的重要文獻。
EI會議論文是指某篇學術論文被發表在某學術會議上,會議将論文成功提交到EI數據庫進行檢索。有兩個關鍵的因素:
文章質量上,EI期刊的文章質量肯定比EI會議的文章質量要高。從單位的加分多少就可以看出來:EI期刊都是同一般的SCI和同級别的,而EI會議論文,居然“榜上無名”。
指定EI核心期刊論文
非EI會議論文
國際刊号上,正式發行的EI期刊都會有國際期刊号,EI會議則要看主辦單位,有一些學術會議,在會前就有論文集,會後就不再有論文集。也有一些學術會議,在會後正式出版論文集,同時也具備出版社和ISBN号,但肯定沒有國際刊号(CN号)。
提交方式上,EI期刊是以投稿方式提交到EI數據庫,屬于JA方式,EI會議是以會議方式提交到EI數據庫,屬于CA方式。
JA檢索
JA檢索和CA檢索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一篇學術論文進入EI數據庫有兩種方式:JA檢索方式和CA檢索方式。
JA檢索流程是:寫作論文—向期刊投稿—期刊錄用—交版面費—期刊出版論文—寄送期刊—論文電子版進EI
CA檢索流程是:寫作論文—翻譯成英文—向會議投稿—會議錄用文章—交版面費—注冊會議—開會—會議将論文提交到出版社出版—寄送紙質論文—論文電子版進EI
兩者最大差别在于是通過期刊or會議發表的,通過方式不同,決定着文章進EI的方式不同。
一般來說JA審稿周期非常長,投遞到期刊上,正常都是審稿4-7個月不等(水刊除外),而且文章錄用難度很大,版面費也較高。EI公司每年都會更新EI源刊目錄,意味着每年一些“水刊”會被踢出EI,新的期刊也會入駐。
CA審稿周期相對較短,有些會議1-2周就可以錄用,由于現在EI會議太多,其中有大半都是所謂的“野雞會議”,給money就發,但是這種“野雞會議”雖然網站上聲明會被EI檢索,但是其實根本無法保證EI檢索,甚至檢索概率極低。
被區分的JA和CA
總結不要以為天上會掉餡餅,EI會議固然好發,可是跟EI期刊的“待遇”相差可不是一星半點,不要拿着EI會議當作EI期刊用了,否則到頭來錯付一場“空歡喜”,賠了職稱又損傷了好心情,還感歎“人間不值得”,哈哈!實用的EI論文,一定要記得JA檢索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