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楚莊王任命孫叔敖為楚國令尹。
令尹這個官職相當于宰相之類,楚國官名大多叫尹,如一縣之長稱縣尹,管理手工作坊的官叫工尹,令尹職務最高,集經濟、軍事、政務大權于一身,權力僅次于國王。
所以,後世習慣稱孫叔敖為楚相。
孫叔敖為相期間,治水興利,使楚國政局穩定,社會安定,“道不拾遺,門不閉戶,而盜賊自息”(《烈女傳》)。
孫叔敖當上令尹後,很多人都來祝賀他。其中有位老者告誡他說:“地位高漠視百姓,百姓将離他遠去。權力大擅權胡為,就會遭到君王的忌恨。俸祿高不知滿足,就會貪得無厭,非常危險”。
孫叔敖再拜老人,問:“怎樣才能當個好官?”老人接着說:“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也”。
老人所說的這三個要求,在今天來看,也是對為官者的基本要求。
聽罷老人所言,從此以後,孫叔敖謹記忠告,以身作則,兢兢業業,忠于職守,終于成為曆史上享有盛名的清官好官,而倍受後世的崇仰和愛戴。在孫叔敖的輔佐下,楚國很快成為了諸侯強國之一。
看到孫叔敖治國有方,楚王給了孫叔敖許多榮譽和錢财,但孫叔敖一向持家嚴格,以勤儉為本,不許家人鋪張浪費。
由于常年勞累,孫叔敖晚年染上了重病。他躺在床上思前想後,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兒子孫安。他想,自己死後,楚王很可能會賜給孫安一份豐厚的産業,或者留孫安在身邊做官。如果這樣,孫安當然不用發愁衣食穿用,可這對他有什麼好處呢?孫安自幼長在高官人家,生活方面已經比普通人優越了,如果再不靠自己的努力去養活自己,學會簡樸地過日子,他就會變得更懶,變得更奢侈。這樣,自己做父親的,不是害了兒子嗎?
孫叔敖想到這兒,忍着病痛坐起來,給楚王寫了一份奏章。
寫好奏章,孫叔敖把孫安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孩子,父親一生清苦樸素,廉潔為公,沒有積蓄,不能給你留下什麼遺産。我已經活不了多久了,我死後,楚王可能封你為官,或者賜你産業。我是了解你的,你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我看,我死後,你就回老家種地務農吧。大王如果一定要給你産業,你就隻收下一塊地,但千萬不要争什麼好地,選一塊沒人要的地就可以了。記住,我一生儉樸,不求富貴,希望你也如此。”
孫安流着淚答應着。
孫叔敖又将寫好的奏章遞給孫安,說:“剛才囑咐你的意思,我都寫在奏章裡了,我死後,你把奏章呈給楚王。”
幾天後,孫叔敖病逝了,孫安遵照父親遺囑将奏章交給楚王。楚王讀了奏章深受感動,他要留孫安在自己身邊做官,孫安堅持不肯。
孫安帶着母親回到老家種地為生。因為父親沒有遺産,逝世後又花去一筆喪葬費用,所以生活十分貧苦,但他牢記父親的話,儉樸持家,日子也算過得去。孫安又買了一副扁擔,開始打柴為生。
幾年後,楚王知道了這件事情,心中十分難過,就派人送錢物給孫安,都被孫安拒絕了。
節儉名言: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韓非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